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马春雨在废弃矿洞探查安全隐患。 (图片由包头市公安局提供) □本报记者 安寅东 格日勒图

冬日的乌拉山朔风凛冽,寒气逼人。

一个藏蓝色身影,在灌木丛中时隐时现。他头戴安全帽,脖颈挂着矿灯,手拄着自制的“登山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蜿蜒的山路上。

熟悉这片山区的人都知道,那是守护乌拉山的“巴特”(蒙古语意为“英雄”)老马又在巡山了。

老马是包头市公安局九原区分局阿嘎如泰派出所所长马春雨。“山里叫得上名字的沟有40多条,每一条都有不一样的美。”说起眼前的大山,马春雨就像说起自家的孩子一样,满眼宠溺与自豪。

除了绿水青山,这里还是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阿嘎如泰苏木面积327平方公里,近200平方公里的山区里矿产资源丰富。其中,2012年探明的一座特大型单脉体金矿,经济价值预估上百亿元。巨大的利益引来了不少盗采的不法之徒。

“别看现在开车上山没啥路,当年私挖盗采的人多,每条沟都修了路,山体和植被都被破坏得不成样儿。”说起记忆中满目疮痍的大山,马春雨无比心疼。

面对屡禁不止的私挖盗采现象,当时在包头市公安局九原区分局治安大队分管危爆物品管理工作的马春雨临危受命,对九原区西部沿山地区进行专项整治,2018年他又赴任阿嘎如泰派出所所长。

为了摸清山区“底细”,马春雨每年要上山300多天,大大小小的山沟平均一个月就要徒步走上一遍。几年下来,他用烂了数十双劳保手套、十几双登山鞋、12条轮胎和一辆警用越野车。他的警车后备箱里,铁锹、镐头、绳索一应俱全,因为有些地方,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每逢节假日,来到重点监控的矿沟内,他总要拍个照发朋友圈,“附近居住的牧民群众大多是我的微信好友,他们知道我还在山上巡查,一传十、十传百,其他人就不敢上山盗矿了。”

夏夜蚊虫咬、山腰车爆胎、深夜蹲坟地……这些在马春雨和同事们口中都已是见怪不怪的常事。5年来,马春雨徒步攀登了11000公里的山路,寻遍山区每一个角落,封堵了197个盗采矿洞。

“老马坚持凡洞必进,但总是让我守在洞外。”曾经与马春雨一起工作过的万帅说,金矿一般都是硐采,不进洞就不知道真实情况,不下井就不能作出准确判断。这些开采完的废洞或被盗采的矿洞,有的矿柱已被凿得只剩下一米左右,有的干脆凿掉矿柱换成木头支撑,随时有坍塌、冒顶的可能。但是,每一次马春雨都第一个下去,每一个矿洞,他都下去不止一次。这些仅是潜在危险,更多时候,马春雨需要直面危险。

2018年初,马春雨在查处一起非法使用爆炸物品盗采金矿案时,发现有3发没有起爆的导爆管深深地嵌在炮眼里,导爆管的线也只剩下短短的一截。“盗采者对非法使用爆炸物品的行为百般抵赖。”马春雨说,这3发导爆管成为了关键证据,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定性和下一步侦破方向。虽然没有专业工具,但他还是坚持要把导爆管挖出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导爆管最终安全挖出,满头大汗的马春雨一下瘫坐在了地上。

九原区西部沿山一带有人长期靠盗采金矿生活,马春雨的雷霆重击,无疑砸了不少人的“饭碗”。他开车上山的急转弯处,时常出现堵路的大石头,这是盗采分子故意设置的障碍。一些人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动用各种关系来说情,许以金钱利益,希望他能抬抬手。马春雨全都顶了回去。“如果失去本心、破了底线,我就再也做不好这个守山人了。”他用一次次干脆利落的拒绝,守住了一个警察的职业操守,守住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初心。

马春雨的“油盐不进”不仅挡了不法分子的财路,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那几年,大家也没有啥生态保护的意识,所以就被金钱引诱,帮盗采者带路望风。老马一来,大家的‘外快’就没了。”家住柳坝沟的牧民郑福海说。

除了要与违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马春雨还要耐住性子,挨家挨户讲政策,跟群众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间久了,大家看着大山重披绿装,慢慢理解了老马的工作,也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不少人还成了老马的“战友”,一有陌生车辆进山,便会第一时间通知他。

如今,“有老马在,就没人敢来盗采”成了当地群众的共识。近两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再未发生一起盗采案件。

去年,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发布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马春雨光荣入选。当喜讯传来时,55岁的马春雨仍颠簸在崎岖的路上,他像往常一样在巡山。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只要一天没退休,我都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马春雨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