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從左到右)王智、吳京、劉德華、郭帆

昨日,電影《流浪地球2》“我們,來了”全國路演到來到廣州。影片導演郭帆,特別演出劉德華,主演吳京、沙溢、王智,劇本指導王紅衛,剪輯指導張嘉輝,攝影指導劉寅,美術指導/造型指導/概念設計指導郜昂,視效總監魏明、丁燕來、徐建,製片人龔格爾,聯合制片人張寧來到活動現場,與廣州觀衆進行熱烈互動(右圖)。現場,一衆主創向廣州觀衆送上新年祝福,劉德華更以粵語祝福大家“恭喜發財”,粉絲尖叫回應“利是拿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岸/文 王維宣/圖

劉德華:最難就是得到你們的喜歡

吳京:我們永遠選擇希望

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2》上映至今,收穫了大量觀衆的支持與肯定,票房已突破26億元,多平臺口碑領跑,海外評分也在持續上漲中。《流浪地球2》用全面升級的幕後製作、極其精細的道具細節與設計工藝,讓想象成爲現實,在開年大銀幕震撼開啓中國科幻電影新篇章。現場,不少觀衆在觀影之後予以影片好評,讚歎影片“比前作更好更優秀”“視覺恢宏、故事動人” “兩部故事銜接很好,片尾人性光輝的展現也令人非常感動”,還有觀衆直言自己已經五刷電影,每次看依然被打動。

現場,劉德華的到來令廣州觀衆驚喜不已。此次在《流浪地球2》中,他所飾演的圖恆宇是一名科學家。談到此次出演科幻片的感受,劉德華表示,“我覺得在這個劇組非常舒服,因爲有很優秀的幕後團隊。”他特別提到在無實物表演環節時與他對臺詞的工作人員,“她比誰演得都好。”被觀衆問到此次演出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劉德華笑言,“最難的就是得到你們的喜歡。”

在前作《流浪地球》中飾演劉培強中校的吳京,此次重磅迴歸,被觀衆點贊人物塑造更爲飽滿。對此,吳京表示,特別感謝導演給劉培強特別精彩、完整的一生。“在這一集裏,這個角色有了懵懂,還有了青春,還有了媳婦,有了孩子,有了家庭,有了挫折,有了失敗,有了生離死別,他這個人整整一生的精彩時刻全都來了。”吳京表示,片中劉培強面對困難一直在努力地扛着,希望這種精神可以鼓勵觀衆:“其實,劉培強這個角色是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去致敬。大家都爲了自己的工作,爲了自己的家人努力地扛着,就像劉培強一樣。這個角色最後有一句臺詞,我們永遠選擇希望,這個或許就是導演想傳遞的,也是這個角色特別想傳遞給大家的。”

據悉,此次在故事中劉德華與吳京的角色都會涉及幾十年的時間跨度,細心的觀衆們會發現,電影中吳京和劉德華一下子回到了觀衆記憶中的青春樣貌,“變臉”效果讓觀衆們對科幻電影中的面部特效感到驚豔不已。現場,沙溢笑言自己很“嫉妒”,“京哥和華哥都年輕了,我的形象卻老了許多,說是50歲以上,我覺得自己像70歲的。”

有觀衆現場問道,郭帆當年參加高考時,作文題目正好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篇作文是否對他後來對科幻的興趣有所啓發?郭帆坦言,自己特別想在作品裏致敬這篇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那麼我們就可以把美好的部分留存下來,這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

觀衆:挖出更多細節,幕後現場回應

《流浪地球2》在視野格局方面相較前作有更大提升,團隊特別邀請20位科學顧問組成專家團隊,與郭帆導演一同創作十幾萬字世界觀,讓《流浪地球2》的故事更紮實,更寫實、更令人信服。搭建102個科幻類主場景,置景展開面積超過900000平方米。團隊共繪製5310張概念設計,9989張分鏡頭畫稿,製作超過6000鏡視效鏡頭,以及95000件道具、服裝製作。每個環節都經過反覆推敲,讓想象變爲現實。現場,郭帆特別感謝幕後團隊的付出:“沒有臺前幕後兩萬多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可能完成這部影片。”

談到了此次劇本創作上的突破,劇本指導王紅衛表示,《流浪地球》第一部成功之後,創作團隊在第二部的創作當中面臨了一個難題:怎麼才能不負衆望地去完成這個很艱難的任務?“我認爲我們在世界觀的搭建上是更進一步,同時在情感、人性方面又更加接近觀衆。”

還有不少觀衆關注到了電影的各種細節,例如圖丫丫的房間裏有出現很多兔子元素,美術指導郜昂解答道:“因爲圖丫丫屬兔,沒想到在兔年春節上映正好應景,同時衣服上小兔子圖案也隨着不同場景進行着變化。”郜昂表示:“片中隱藏着很多細節,都與劇情有關,其實大家可以再去仔細看看。”

導演專訪

郭帆:這次不是“從一到二”,是“從零開始”

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以21.64億元位列檔期票房亞軍,同時獲得豆瓣評分8.2分的高口碑。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導演郭帆感謝觀衆對《流浪地球2》的支持,“我們有2萬多人投入到了《流浪地球2》的製作拍攝當中,能夠把這部電影順利做完、上映,獲得觀衆那麼熱情的反饋,我們太幸運了!”

郭帆表示,“做《流浪地球2》時還是遇到很多困難,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自以爲就是‘從一到二’的過程,真正上手才發現不是,還是從零開始。當我們的內容又增加,然後體量變大了之後,大量的問題又出現了,得一步步往前摸索。”

廣州日報:《流浪地球2》有什麼經驗或者教訓與後來者分享嗎?

郭帆:《流浪地球》上映之後,我們發現教訓比經驗更多。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在第二集的時候,有20多個實習生進到組裏每個部門,他們有一個表格,每天看到誰做錯了什麼就記下來。之後我們會一個一個覆盤。預警機制是非常需要建立的一個東西。包括預算,舉個例子,當我們的羣演規模達到幾千人的規模時,喫飯就成了大問題:我們食堂的取餐口不夠了,要臨時增添多少個取菜口?隊怎麼排?這些都是行政管理需要去做好的。我們不斷地去整理這些錯誤,這個流程就可能越來越完善。

我們一聊工業化往往都會直觀上感受到是高科技的東西,其實工業化很重要的一點是理念,就是我們是不是要用工業化的態度去對待我們整個拍攝的過程。想完成這一類的影片,我們需要大量的人的協作,大量人的協作就是一個管理學的問題了,那麼我們怎麼能夠高效地傳遞這個信息?

廣州日報:那麼你們在拍攝的過程中是如何解決的?

郭帆:我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用虛擬拍攝的方式把整部電影拍了一遍,就是爲了能夠極大地降低溝通的難度。因爲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會有失真,所以我們把它提前拍出來,也是爲了解決溝通問題。這樣的話,大家在真正拍攝時拿到這個東西一看,就會有一個更爲直觀的感受。工業化可以理解爲是一個畫家的筆跟紙,我們之前都是羨慕好萊塢影片怎麼拍出那些鏡頭的,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拍出來的,我們得有筆跟紙才能把它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