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種貨幣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體現,與經濟實力、貿易影響力、金融實力等息息相關。2022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大關,外貿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並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這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巨大空間。在此背景下,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將重點放在促進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上,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隨着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減少美元依賴的必要性。2022年以來,面對前期大規模貨幣擴張帶來的通脹高企,美聯儲大幅收縮貨幣政策,美元隨之快速攀升,全球資本大量流入美國,導致很多國家外匯市場劇烈波動。特別是美元超發造成財富從債權人向債務人的轉移,讓許多發展中國家持有的大量美元外匯儲備不斷貶值縮水。全球各經濟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個穩定、安全、可預期的國際貨幣體系。

另一方面,人民幣在國際舞臺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成爲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投資中國的平均收益明顯高於投資發達國家。如今的中國,是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世界工廠”,更是擁有14億多人口和全球最龐大中等收入羣體的“世界市場”,同時還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或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對很多經濟體來說,與中國進行貿易和投資往來時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不僅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換匯成本,而且可以讓雙方經貿夥伴免受匯率頻繁大幅波動之苦。

事實一再證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具有維護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願和決心,人民幣已成爲良好的避險貨幣。從歷史上看,面對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都努力保持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從近期看,與美、歐、日等經濟體不同,中國面對穩增長壓力時始終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央行資產負債表保持穩定,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有利於各經濟體更深入地參與中國經濟發展,還可以讓各方共同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推動世界經濟加快走向復甦。如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成員國中,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菲律賓、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有力證明。

可以預見,中國接下來將繼續堅持以貿易投資結算爲主,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作,通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等方式豐富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場景。同時,中國還有望持續加強國際結算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提升外商投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便利化水平,爲更多經濟體積累人民幣資產提供渠道。對世界經濟而言,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利好將會更加顯著。

(作者分別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