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海安市人社局就業處開展“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暖心就業·服務爲民”主題黨日活動

海安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顧維斌(左一)帶隊赴企業開展調研活動,爲企業送政策、送服務、送資金

新年的鐘聲,開啓美好序章,奮進的號角,吹響使命與擔當的最強音。

2023,繼續穿行於新時代的風景,海安大地,滿目春暉,躍動着勃勃生機;新的圖景,在我們面前徐徐鋪陳;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鬥裏書寫。

細數2022,無數令人“破防”的瞬間,無數匯聚的微光,照亮了砥礪前行的海安。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要深入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爲民造福作爲最重要的政績,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1月4日,在海安市委全體會議上,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鏗鏘有力地說。要讓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就業優先戰略落地見效,必須牢固樹立“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這一理念,強化協調聯動,將“穩就業”“保就業”作爲各級黨羣組織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共同責任,在落實落細上下功夫,一錘接着一錘敲,一步一個腳印幹,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貫穿“打造勞動者就業創業首選城市”的全過程,凝心聚力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先行區。

“過去的一年,海安切實擔起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重大責任,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爲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譚真說,加強就業政策與經濟、產業、社會等政策的協同銜接,推行重大項目引領就業評估機制,推動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就業,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成爲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2022,每一個拼搏的日子都閃閃發光,每一段難忘的記憶都溫潤人心。前行路上,困難與挑戰並存,但探索的腳步卻從未停歇。一個個難關不斷被攻克,一項項改革持續取得突破,一組組數據濃縮着海安穩增長、惠民生、保就業、促創業的萬千氣象: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514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19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363人,開發基層公益性崗位260個,支持成功自主創業3824人。新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10家,開展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4955人,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728人,技師、高級技師314人。建成勞務合作基地14個,省市級勞務品牌1個。

千里攜手 山海共情

用“大就業觀”引領勞務協作

40多年沒有出過陝西略陽大山的白世文,藉助海安略陽脫貧攻堅對口協作的春風,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海安高新區銘利達科技有限公司,成爲一名機修工。他從零開始,刻苦學習、鑽研不輟,成長爲公司的一名技術骨幹。白世文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評選爲“全國優秀農民工”,成爲海安略陽兩地爭相報道的新聞人物。

白世文老家在陝西省略陽縣兩河口鎮,來海安前,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從技術白丁到全國優秀農民工,他是怎麼做到的?

來到海安,白世文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之中,很快掌握了機加工設備維修、設備調試、工裝夾具優化等多項技能。工作中,白世文不滿足於按時保量完成任務,遇上問題總喜歡琢磨琢磨。去年疫情期間,公司某款安防產品由於生產效率不夠導致供貨不足,白世文結合自己對設備性能的研究,向公司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

日前,白世文參與研發的某型“左後縱梁”產品,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壓鑄工業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到海安打工,這一步走對了!”白世文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年收入從幾千元到八九萬元,日子越過越舒心。白世文常勸導鄉親們到海安來看看,僅去年就帶動了40多名老鄉到海安就業。

海安略陽持續推動扶貧項目落地實施,助力經濟合作結出碩果,讓協作成果更好地惠及民衆。兩地跨越時空,共結千里之緣,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蘇陝一家親,攜手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蘇陝協作開展5年多來,海安與漢中密集互訪,海安先後組織1623家企業赴漢中開展招聘活動155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0.84萬個,有組織輸入3722人。略陽海安勞務合作得到了蘇陝兩地人社廳及人社部的肯定和表揚,所作出的成績,得到海略兩地政府的肯定。

“用工”從哪裏來?海安持續放眼全國,優化跨地區勞務協作機制,擴大招工用工渠道。不僅與廣西、河南、陝西等中西部勞務輸出大省開展跨地區勞務協作交流,還把觸角向遠端、向基層延伸,深入中西部省、市、縣、鄉、村更爲廣袤的土地,拓展更加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市場。實現經濟發展和羣衆增收致富雙贏共識,建立對口勞務協作機制,圍繞精準對接、促進穩定就業的目標,積極溝通銜接,較好地從組織上確保了兩地勞務協作的連續性和持久性。

樹立大就業觀,加強多部門、多主體聯動和高效融合,擴大就業渠道,全力保障企業用工需求。健全產業聯動、創業帶動、技能拉動、區域互動機制。發揮線上線下載體作用,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09場,提供招聘崗位25944個。認真籌劃零工市場建設,爲靈活就業人員和用工主體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

抓住顯效“黃金期”

助企政策持續加碼精準發力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是主力軍。企業穩,經濟大盤就穩。企業是就業“蓄水池”,穩就業就必須先穩企業。

“我們真沒想到人社部門惠企政策落實這麼快、服務這麼到位,特別感謝政府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出臺如此有含金量的政策,支持企業保經營穩發展。”海安市飛鶴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超說,去年以來,受疫情及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該公司客流量急劇下滑,經營成本增加,政府的穩崗政策真的是及時雨、雪中炭。

“疫情期間,政府派發的‘保企業穩就業惠民生大禮包’很給力,速度真快,服務真暖,爲政府點贊!”江蘇聯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慶龍介紹說。去年以來,該企業享受了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金額130.7萬元,企業招聘市外人員補貼5.1萬元,一次性擴崗補助0.9萬元,從業傷害保險0.4萬元,就業見習補貼3萬元,總計140.1萬元。

“去年我們獲得了78.2萬元(穩崗返還補貼),對於企業減輕運營成本來講,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聖軍說,我們主要用於員工業務技能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政策快落地,服務才能快見效,一個“快”字,道出了海安各項政策兌現的鮮明特點。助企紓困,旨在爲企業“供氧”“輸血”,暢通經營發展之路,全力穩住就業。通過社保“緩”“返”“降”“補”等方式,“真金白銀”發放助企紓困大禮包,切實爲企業減輕負擔。實施國家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減徵失業保險費4156萬元;採取“免申即享”模式,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補貼資金4246.31萬元;爲34家企業發放“蘇崗貸”2.1億元;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106.95萬元;落實一次性留工培訓補貼261.95萬元;審覈發放73家企業女職工產假期間企業社保補貼15.67萬元;發放就業見習補貼231.98萬元;落實超齡人員從業傷害保險補助390家,199.57萬元;發放吸引市外人才補貼等各項“海陵英才”政策合計1455.63萬元。

這一系列助企政策,可謂是激活了就業風險“免疫細胞”,擴大了就業供求“容量體積”,驅動了就業市場“內生動力”。一項項實招硬招,信息量大、針對性強、覆蓋面廣,爲海安就業大盤總體穩定注入了“一池春水”。

“每一條都是不菲的真金白銀支撐,更深層次凸顯出執政爲民的思維和智慧。”海安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顧維斌表示,通過實施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政策,階段性緩繳三項社保費政策,提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給予招工補助等多項措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振發展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社部門始終與企業和職工同呼吸、共命運。一項項“援企穩崗”政策的出臺,一次次精準幫扶措施的“落地”,猶如寒冬裏的暖陽,照亮了職工的心,給予企業不斷前行的力量。

打通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

高標準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

海安深入打造“萬事好通·海心安”營商服務品牌,持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產業鏈龍頭企業是重要參與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實行了四個“第一時間”,即政策第一時間優先納入,問題第一時間研究解決,服務第一時間對接到位,困難第一時間幫助克服,圍繞產業鏈搭建服務鏈,助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我們真切感受到了人社部門在實心實意爲我們企業發展考慮,心裏感激又感動。”文鳳集團董事長陳文鳳感慨道。

強化服務保障,實行一攬子激勵機制。常態化開展“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57家機關部門掛鉤400多家科技型企業,服務聚焦企業技術、人才和項目需求。連續9年舉辦“創新創業在海安”“兩院專家走進海安”兩大活動,主動幫助企業跑高校、找專家、育成果、引人才。

雄厚的產業基礎、優質的平臺載體,挺起了海安高質量發展的“脊樑”。海安積極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等科創平臺建設,努力探索具有海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政策諮詢、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等服務。引導高校、職校結合海安產業需求開設教學專業,探索在本科院校聯合組建現代建築產業學院,結對行業、企業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培育,累計定向培養產業所需技能型人才193人。落實畢業生就業創業“131”服務機制,即一次職業指導、三次崗位推薦、一次職業培訓,累計指導773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電商、網絡直播等領域開展輕資產創業。

拓展現場招聘、網絡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體”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發揮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蘇心聘”微信小程序等載體作用,升級提升“海安就業直通車”基礎功能,增加直播帶崗頻次、短視頻推薦企業等形式,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以“暖心就業360”黨建品牌建設爲引領,厚植爲民情懷,結合“清廉人社”建設,堅守自身的底線,不越紅線,推動人社黨風政風行風持續向好。深入落實“三級用工服務專員機制”,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和隊伍建設,全面打造統籌城鄉就業、創業帶動就業、重點羣體幫扶、就業技能提升、就業失業監測、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和公共就業服務等體系,暢通就業服務“最後一公里”,讓高質量充分就業先行區成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恢弘畫卷上最閃亮的一塊拼圖。

感受長江奔湧,聆聽大海潮聲,晨曦中迎來複興的噴薄朝陽。沐浴着2023年的春光,海安兒女滿懷新期許,昂首邁向新徵程。

新徵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以奮鬥爲筆,書寫極不平凡的2022;以夢想之名,我們擁抱充滿希望的2023!

勢如虹,英才齊聚,共添動力;

行致遠,奮楫爭先,續寫新篇!

胡春 周杰華 於維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