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远足径将超1000公里

形成“东西贯穿,南北互联”的亲自然徒步网络

位于罗湖大梧桐生态区的正坑水碧道是罗湖区第一条生态郊野型碧道,贯通深圳水库及正坑水库,全长3.6公里。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林清容)深圳人将拥有千公里亲自然游憩网络。近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深圳市远足径专项规划(2022-2025 年)》(草案)(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据悉,《专项规划》中提出,深圳规划构建超1000公里远足径体系,形成“东西贯穿,南北互联”的亲自然徒步网络,让都市人“零距离”与自然相拥。

深圳远足径分三个层级、五级难度

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以及全年可徒步的季候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徒步山林海岸。随着市民户外休闲运动需求的增加,对更多样化的亲自然游憩网络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深圳已有多条以自然“土”路构成的经典徒步路线,主要位于凤凰山、阳台山、马峦山、排牙山、七娘山、东西涌等山脊与海岸。《专项规划》提出远足径体系建设以人们“走出来”的自然徒步路线为基本组成,发掘多维观景点,观山景、观湖景、观城景、观海景,从山到海,从城市到自然,全景感知深圳,塑造代表深圳自然特色的线性空间,连贯从城市到自然的步行体验廊道。

深圳远足径体系规划分为主线、支线和郊野径三个层级。主线穿越深圳自然之脊,连接深圳五大山系的山峰,是一条从西到东穿越的连续线路;支线是跨区连接、山海连接的路线,构建形成多条长距离的远足徒步支线,包含阳台山环线、马峦山环线等多条经典路线;郊野径则是自然路面或采用手作工法建造的步道,连接自然区域与建成区域,兼具自然游憩体验与下撤功能的郊野路线。

除了线路分级,深圳还面向使用者需求,对远足径进行5级难度分级,构建全龄共享的远足径主题分类体系。难度分级以线路强度为核心因子,辅以路面状态、技能体能要求、遮蔽度、下撤点、配套设施等进行综合判断。同时综合人群年龄、爱好、群体构成、步道的自然特色属性与特色功能等,对主题进行分类,如亲子休闲类、科教研习类、文化溯源类、远足健身类、自然探险类。

远足径将贯通可行、功能完善、便捷可达

《专项规划》提出深圳远足径是由传统工程方式建设转向“三零原则”建造的亲自然步道,主要针对路面修缮、排水引导、高差消解等方面建立生态工法,并以手作方式营建步道,兼顾步行连续性与生态连通性的需求。

在通行方面,分三步逐步完善深圳远足径网络:第一步慢行贯通、第二步体验贯通、第三步生态贯通。

在可达性方面,将设置三级出入口,一级出入口设置巴士专线,提升远足径公共交通可达性。统一标识,构建标距指示类、警示引导类、解说导览类三大类型的标识体例,保障徒步的安全性与体验性。例如,标距指示类提供定距、定位、定向等功能,同时协助安全救援工作。

在配套设施方面,深圳远足径体系计划构建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特色设施三大类。其中,基础设施包括饮水点、避雨点、公共厕所等,保障游客最基础需求;安全设施包括AED、急救设备、通讯设备等,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特色设施如露营地、自然游憩设施、补给站等,有条件设置,塑造自然野趣的户外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