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小長假裏,國內消費市場呈現出超預期的火熱態勢。

來自文旅部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雖然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相比於去年春節假期的表現(旅遊出遊2.51億人次,收入2891.98億元),顯然有了大幅度的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春節假期的消費市場可謂全面開花,精彩紛呈,爲國人帶來久違年味的同時,也讓全年的消費復甦實現了“開門紅”。

這從以下幾組數據中可以得到佐證:

(1)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表明,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10%和13.5%,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級類商品、旅遊服務等消費增長較快,受部分外來務工人員返鄉過節帶動,安徽、江西、河南、廣西等勞動力輸出大省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3%、22.3%、16.1%和23.9%。

(2)據央廣網數據,今年1月21日~1月27日,海南三大機場(海口/三亞/瓊海博鰲機場)進出島航班6683架次,旅客吞吐量109.2萬人次,較2022年春運同期分別增長了7.2%和27.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8.4%和90.9%,客流量的增加帶動了免稅消費的復甦。海口海關統計顯示,1月21日~1月27日,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5.6億元,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5.88%;免稅購物人數15.7萬人次,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9.51%;人均消費金額爲9959元。 

(3)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至1月27日)電影票房爲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並且躍至我國春節檔票房歷史第二;觀影人次爲1.29億,同比增長13.16%。春節檔上映的6部影片累計票房分別爲《滿江紅》26.06億元,《流浪地球2》21.64億元,《熊出沒·伴我“熊芯”》7.48億元,《無名》4.93億元,《深海》3.59億元,《交換人生》2.9億元。截至2023年1月27日,全年總票房爲79.15億元,同比增長209.88%。

(4)美團發佈的2023年春節消費數據顯示,除夕至初五(1月21日至1月26日)生活服務日均消費規模比2019年春節增長66%,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22年春節增長53%,其中上海堂食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40%。

(5)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旅遊訂單整體較去年同期增長4倍,其中內地旅客預訂境外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倍,跨境機票訂單增長4倍,出境遊訂單同比增長640%,國內外旅行訂單迎來久違的爆發性增長;同程旅行發佈的報告也聲稱,春節假期機票、火車票、汽車票訂單量反超2019年同期,其中國內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29%,汽車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230%,火車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8%。

上述數據,真切地反映出我國居民消費乃至國民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爲何今年春節假期的消費市場能夠實現超預期復甦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不利因素的解除。自去年年底疫情防控方案大幅度優化調整以來,曾經制約人員流動與消費市場運行的一系列因素都已逐漸解除,人們出行不再受限,加上春節前夕全國多數地區都已度過感染高峯,那些“憋壞了”的人們當然有強烈的意願去外出下館子、逛商場,或是三五成羣到各種景點遊玩一番。

其二,疫情干擾低於預期。考慮到春運期間國內人員的大規模流動,市場普遍預測在春節假期有可能會爆發第二波感染高峯,這讓不少人心存擔憂。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似乎並沒有發生新一輪的大面積感染,疫情的干擾明顯低於市場預期,這便在無形之中大大提振了國人的消費信心,越來越多的人在春節假期放下顧慮,走進了商場、餐館和電影院,繼而爲消費市場注入了動力。

其三,傳統消費旺季加持。每年春節假期都是傳統的消費旺季,除了返鄉過年需要的交通消費外,絕大多數人在春節期間對於走親訪友、聚會娛樂、旅遊購物的需求都會明顯增加,再得益於疫情擾動因素的解除與多數人都已經“陽康”,幾乎不會對相關各項活動產生影響,因而消費市場也就得以持續增長。

其四,促消費政策的利好。早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高層就已經明確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而隨着春節假期的到來,各地都紛紛出臺了各項促消費政策,旨在把握住這一重要的消費時間窗口。以四川爲例,春節前夕四川印發了《進一步恢復和擴大消費的若干政策》,強調要拿出近2億元省級補助資金,在汽車、家電、家裝、零售、餐飲等重點領域開展發放消費券、購置補貼,以及各類促消費活動,並且鼓勵放開酒吧、咖啡店、輕餐飲店等“外擺位”限制,在條件具備路段適當設置夜間臨時停車點等等。而各地政策效果的兌現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春節假期消費市場的繁榮。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春節假期消費市場表現喜人,但不能忽視的一個事實是,目前居民整體消費形勢同疫情之前相比仍有一定距離,側面反映出“疤痕效應”依然存在,包括部分財富受損的人羣對於未來預期仍偏謹慎,一些企業的經營尚未迴歸到正常水平,居民部門預防性儲蓄仍高企不下,不少人消費信心依然不足等等,而這些都還需要時間來消化。結合國外經驗,從管控政策確定調整到消費基本恢復正常,大多需要經過2~4個季度不等的週期,這大概也預示着我國的消費市場在修復過程中,很難做到一蹴而就。

不過,考慮到我國堅實的經濟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與長久以來展現出的強大經濟韌性,再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的影響以及後續促消費政策的不斷支持,預計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隨着各方面形勢的切實穩定與國民經濟的不斷回暖,居民消費信心有望隨之得到修復,屆時我國消費市場或將迎來實質性的全面提振。

上述邏輯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便是大消費板塊有望在2023年成爲貫穿全年的一條重要投資主線,而隨着形勢的不斷變化,大消費板塊可能會由此前的預期驅動逐漸向基本面反轉演進,行情亦有望得到延續,而其中的投資機會,亦是應當重視起來。

在具體配置層面,建議投資者着重跟蹤三大方向:

首先是具有彈性的細分領域。

既然消費市場大概率會迎來基本面反轉,那麼大消費板塊的估值自然也存在修復的預期。考慮到估值修復的重點在於估值折價嚴重的細分領域,不妨關注那些前期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相對較大的行業,包括航空、機場、酒店、餐飲、旅遊等帶有出行和聚衆屬性的細分品種。後續隨着各行各業運行的日益正常化,這些領域將直接受益並迎來困境反轉,估值修復的動力理應相對更足。

其次是成長性可選消費品。

不同於必選消費品,可選消費需求不算穩定,對於經濟週期的敏感度較高,而去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較大的消費品類也是集中在可選消費領域。而相比於必選消費,可選消費往往又是政策端主要支持的方向。後續隨着經濟的恢復以及政策層面的進一步支持,預計可選消費有望迎來強勢反彈,相關公司盈利水平亦將迎來快速的邊際修復,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美妝、醫美、輕奢消費品等具有成長性的品種。

最後是大消費板塊中的優質資產。

大消費板塊歷來都是優質資產雲集,如高端白酒裏的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乳製品裏的伊利股份,家電裏的格力、美的、海爾智家,中藥裏的片仔癀雲南白藥等等,這些優質資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具備極高的投資價值,而隨着後續民衆消費信心的日益修復,上述優質資產的估值仍將得到有力支撐。不過鑑於近期相關個股已經反彈了不少,建議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而是應當以中長期思路來逢低佈局,並耐心持有,相信可以獲得不錯的回報。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爲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註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蘇寧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付一夫,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