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研究所

被高通脹和美聯儲加息潮壓得喘不過氣的美國科技股,迎來了久違的好消息。

據《華爾街日報》1月28日最新爆料,支付巨頭Stripe兩位聯席創始人Patrick  Collison和John collision已告知員工,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12個月內上市,或允許員工在私募市場出售所持股權。另據CNBC等多家媒體報道,Stripe已聘請高盛和摩根大通兩家頂級投行評估上市前景,並和潛在投資者磋商新一輪融資。

過去一年,美股IPO熱度暴跌,所有投行、投資者都在等待一個振奮人心的標的出現。Stripe若能順利上市,對於寒冬中的美國科技股必然是一次鼓舞。反過來講,距離上市仍有一段距離的螞蟻集團等競品,則將感受到更大的壓力。

這家並不算高調的金融獨角獸,如何一步步成爲硅谷最值得期待的IPO?Stripe的前景真的是一片光明嗎?現在真的是上市的好時機嗎?

要解答這些問題,或許我們應該好好回顧一下Stripe的發家史,以及當下的支付行業格局。

深得中小企業喜愛,

便捷是Stripe最大優點

2010年,來自愛爾蘭的Patrick  Collison和John collision兄弟創立Stripe。在談及自己的創業靈感時,哥哥Patrick談到了自己在MIT上學期間的一段兼職經歷。

“當時我會幫一些公司開發iPhone APP幫補學費。當時我就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器已經相當便利,開發APP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既然這樣,爲什麼我們不做一款自己的應用呢?”

在確定要自主創業之後,Patrick很快拉來了自己的合夥人:他的弟弟John和幾個同樣具備技術背景的老朋友。接下來,這個小小的初創團隊沒花多長時間就找到了創業的方向——支付,而且是面向B端的支付應用。

之所以萌生這個念頭,也是來自Patrick對當時的美國和歐洲移動互聯生態的觀察。

“在我們這邊(歐洲),移動互聯網公司幾乎所有項目都對準C端消費者,美國很多面向B端開發者的基礎設施、服務企業在國內都沒有可以對標的公司。在喫喝玩樂之外,我們其實還有別的方向可以嘗試。”

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這一段創業經歷和Patrick本人敏銳觸覺,某種程度上已經奠定了Stripe的企業文化和競爭優勢:爲客戶提供最便捷也最迫切所需的服務,填補市場的缺口。

Patrick曾向媒體表示,十年前的線上支付環境對中小企業十分不友好。除了PayPal之外,市面上雖然還有VISA、Google Pay等一系列支付工具,但各家企業互築高牆,生態並不相通。此外,消費者的支付渠道是廣泛且分散的,一家企業要想接入所有支付入口要付出一筆不菲的費用。

在Stripe創立之前,PayPal是應用最廣泛的支付工具,但其業務重心在C端,B端商家卻得不到足夠的支持。此時又正值電商、遊戲等互聯網風口蓬勃發展的階段,中小型企業線上支付需求一直在增長,B端市場持續擴容——這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下,Patrick看到了新的商機。

和PayPal等老巨頭相比,Stripe最大的特點是兼容性強和性價比高。後者提供的API接口可以支持跨平臺交易,對於資金有限、不願意爲支付接口付出太大成本的中小型企業相當友好。此外,Stripe上線後一直維持低至2.9%服務費率和30美分的手續費,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

Patrick在日後闡述Stripe的技術運作理念時,也將便捷視作主要特點——就和他大學兼職時開發的那些APP一樣。

“我們希望讓企業以最便捷的方式使用線上支付功能。大部分企業只需要在自己的網站中添加簡單的幾列代碼,就可以連接到Stripe的支付系統。”

某種程度上講,Stripe不只是一個傳統支付應用,還是一個支付行業的SaaS服務商,或者說聚合支付平臺。通過低門檻的代碼技術爲合作商家搭建線上支付系統,Stripe逐漸打造了一個龐大的企業生態,大量中小企業投入其懷抱。

根據Stripe官方公佈的數據,自從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歐洲有超過20萬家新成立的企業註冊了Stripe,其支付系統全年平均每秒處理5000個支付需求。而在積累了一定的實力之後,Stripe也將觸角伸向大型企業,逐步蠶食PayPal等老玩家的地盤。

截止目前,包括亞馬遜、Shopify和Instacart等電商平臺,還有Salesforce等SaaS服務商,Zoom等移動辦公平臺和Lyft爲代表的出行平臺都已經接入了Stripe的服務。

(圖片來自Stripe官網)

根據Datanyze的統計,截止2022年一季度,Stripe在全球支付市場的份額達到15.39%,繼續逼近PayPal,和佔有率已不足3%的Square拉開了很大差距。有這些成績作爲基礎,融資、上市對Stripe來說自然是順理成章。

15輪融資過後,

上市是Stripe的唯一選擇?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現在是Stripe上市的好時機嗎?

雖然Stripe成立以來一直順風順水,但現在的情形或許並沒有那麼樂觀。

一方面,Stripe和其他互聯網巨頭一樣存在過度擴張的問題,也無法逃過席捲硅谷的裁員潮。

去年11月,Stripe被爆將裁員14%,涉及近1000名員工。兩位創始人還在內部公開信中表示,2023年的招聘計劃也會受到市場環境惡化的影響,預計將進一步收縮招聘名額。

另一方面,觀察其發展還可以發現,在早前幾輪融資階段Stripe估值一直呈高速增長狀態。再聯想到該時期科技股極爲誇張的市盈率,Stripe難免也會存在估值泡沫——以當前的科技股走勢,Stripe若匆忙上市恐怕難以實現最佳估值。

數據顯示,在成立次年Stripe估值已達到8200萬美元,並在2012年成功破億。到2014年,其估值一年之內完成三級跳,從年初的17.5億美元一路漲至年底的36億美元。

隨後兩年Stripe保持低調,等到2019年完成F輪融資時估值已經膨脹至225億美元,並在兩年後以950億美元的估值成爲硅谷最大獨角獸,直到後來被馬斯克的SpaceX超越。

不過如今,互聯網大環境惡化,Stripe的估值神話也到了破滅的時刻。去年7月,有消息稱Stripe通知員工將內部股票價格從40美元/股下調至29美元/股,對應的估值則較H輪融資時期下降28%至740億美元。

與此同時,螞蟻集團、PayPal以及更名後的Square等支付巨頭,日子同樣不好過。截至發稿時,PayPal的市值約爲930億美元,較高點跌超80%;普信集團和富達投資爲螞蟻集團開出的最新估值分別僅有1120億和700億美元,較巔峯期不止砍半;Square甚至成爲對沖基金的獵物,面臨被惡意收購的威脅。

乍一看,現在確實不是Stripe最佳上市時機。但在殘酷的資本遊戲中,是否上市、何時上市,也不是Stripe自己,或者Patrick、John兄弟倆可以決定的事情——幕後複雜的資本博弈,正把Stripe推向艱難抉擇的分岔路。

不算傳聞中的新一輪融資,自成立以來Stripe總計已完成了15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達到22億美元。從所有公開的融資事件來看,紅杉資本、General Catalyst、Andreessen Horowitz三個大鱷都是其忠實支持者。

其中,紅杉資本幾乎參與了Stripe包括種子輪在內的所有融資,2011年的種子輪和2012年的A輪融資中都是唯一領投方。此外,General Catalyst和Andressen Horowitz分別參與了Stripe的六輪和四輪融資。在2020年4月,Stripe完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8.5億美元G輪融資,這三家機構就全部參與領投。

由此不難推測,紅杉資本、General Catalyst和Andreessen Horowitz在Stripe的股權結構中必然佔據重要地位。Stripe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以及上市時間表,也很大程度上要考慮這幾位大股東的意願和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紅杉資本在過去一年的投資收益遭遇了不少考驗,尤其是受到幣圈暴雷的影響。中國基金報的統計就顯示,光是FTX的流動性危機就已經導致紅杉資本虧損超2億美元。

從這個角度講,在其他領域受挫的資本大鱷需要Stripe提振業績,Stripe自然也有義務給股東們一個交代。更何況,在連續完成15輪融資之後,一級市場恐怕很難繼續爲Stripe提供支援,登陸二級市場似乎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即便現在並非最佳時機。

當然,在線支付已經成爲市場剛需,即便目前正值互聯網寒冬,我們也不必對Stripe的上市前景過於悲觀。往好的方面想,如今PayPal、Square股價暴跌,前者和Stripe的估值差距極小。若能交出一份出色的業績作爲支撐,或許Stripe真有希望成爲支付行業的新霸主。

不過另一個同樣在等待上市的支付巨頭——螞蟻集團,可能就會變得更加緊張了。

整改告一段落,

螞蟻能否重整河山?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螞蟻集團都是支付行業最被看好的獨角獸。但在衝擊IPO失敗並進入漫長的整改期之後,螞蟻深陷泥淖,也失去了資本的厚愛。

今年1月初,螞蟻集團發佈公告,宣佈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調整股東上層結構和投票權,馬雲所持股票的表決權從53.46%大幅下降到6.208%,退出螞蟻集團實控人行列。數日之後,央行金融市場司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螞蟻集團等14家大型平臺企業的金融業務整改基本完成。

這一系列變化背後,螞蟻集團完成整改、重啓上市的猜測再次升溫。不過現階段螞蟻對上市一事態度曖昧,也沒有對外界的熱切期盼作出回應。反倒是大洋彼岸的Stripe一路高歌猛進,成爲資本市場最爲關注的目標。

不過在價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來,螞蟻集團不可能一直低調下去——特別要注意的是,螞蟻已經緊隨阿里的步伐加速向海外擴張,將來難免會和Stripe、PayPal等產生更多正面衝突。

去年4月,螞蟻集團宣佈戰略投資支付平臺2C2P。國際業務總裁趙穎表示,這次合作主要目的是螞蟻集團加速商家數字化轉型,在海外市場打造數字生態。其言下之意很明確:螞蟻將會爲海外業務投入更多資源。

其中,東南亞和歐洲——即Stripe兩位創始人的故鄉,都是螞蟻集團重點開發對象。2020年,螞蟻集團推出了Alipay全球跨境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接入了韓國、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數十個支付軟件。到2022年,Alipay在歐洲加緊擴張,光是一季度就在德國、奧地利等國家接入了數萬家中小商家。

從經營模式來看,Alipay和Stripe相似度極高,都走聚合支付路線,整合了大量電子錢包、打通支付壁壘。這種跨平臺、跨生態的便捷支付通道,是中小商家的不二之選,也讓Alipay成爲Stripe的勁敵。

根據螞蟻集團公佈的官方數據,目前Alipay已經覆蓋超過100萬家企業客戶和10億消費者。正如當初Stripe以閃電戰突襲PayPal一樣,螞蟻集團也在極短的時間內殺入了Stripe的心臟地帶。

Stripe的優點,前文已有詳細敘述。至於螞蟻集團,在大規模殺向B端和海外市場的情況下,也有自己的王牌——背靠阿里這個電商巨無霸及其背後的豐富商家資源。

有意思的是,Stripe當初的崛起,也和電商的興起有很大關係,併成功抱上了亞馬遜和Shopify這兩條大腿。如今的阿里電商,同樣一頭扎進出海大潮中,將跨境業務作爲未來幾年的重點。

阿里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阿里國際站GMV、支付買家和活躍買家數的同比增速都超過100%。再加上重金押注的Lazada等跨境項目,阿里掌握的商家資源之豐富可見一斑。

支付和電商一直以來都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關係,支付寶和淘系電商如此,未來的Alipay和Lazada、阿里國際站相信也會如此。

毫無疑問,螞蟻出海有自己的底氣,但Stripe這十多年來積累的經驗、資源和市場份額也不容小覷。新的支付戰事,正在拉開序幕。

寫在最後

在線支付可以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出色的產物之一,其出現徹底顛覆了自貨幣誕生以來延續至二十一世紀初,以線下支付爲主的支付場景。Stripe、PayPal也好,螞蟻集團也罷,都是這股支付改革浪潮的締造者,也是受益者。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幾家巨頭日後的競爭孰勝孰負,更無法猜測支付行業還會不會出現新的潮流,但只要它們能秉持一貫的創新精神,爲用戶、企業創造更便捷和安全的支付環境,就足以令外界滿意。

就像Patrick Collison曾說過的那樣,一家優秀的科技企業應該具備三個特質:責任心、善意和人文關懷精神。

“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能成爲一個非典型的‘人文型’工程師。這個世界在過去二十多年裏發生了‘爆炸式’的改變,我能做的只是確保自己在做對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