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在油市需求和供应端前景皆不明朗之际,欧佩克+本周或将继续“按兵不动”。

1月30日,欧佩克+多位代表称,本周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JMMC)将建议保持欧佩克+现有的产量政策不变,等待中国石油消费复苏以及西方国家制裁俄油的影响明朗化。

去年12月4日,欧佩克+宣布维持原有产量政策不变,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底,将石油产量每天减少200万桶。不过,如果未来市场情况恶化,欧佩克+随时可能行动。

受欧佩克+保持产量政策不变的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1月30日国际油价显著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23%,收于每桶77.90美元;3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03%,收于每桶84.90美元。

本周欧佩克+更可能按兵不动

去年10月5日,欧佩克第45次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会议、欧佩克+第33次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决定自2022年11月起,欧佩克+将石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重新进入“减产模式”。

实际上,欧佩克+此前达成的减产协议其实已经发挥了一些作用,成为衰退担忧升温下支撑油价的重要力量。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佩克产量政策对油价具有重要影响。2008年、2016年、2020年几次油价大跌后,欧佩克都通过减产成功抬升油价重心;2014年、2018年欧佩克增产则导致了油价大幅回落。尤其在非欧佩克国家加入后,以沙特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佩克+产量联盟可以影响全球近半原油供应的边际变化,地缘政治对欧佩克+产量政策的塑造将继续对油价产生深刻影响。2023年欧佩克+处于减产周期,将为油价提供较强托底支撑。

鉴于目前油价仍在80美元/桶附近震荡,尚没有触发欧佩克+减产保价的“底线”,欧佩克+仍有时间观察未来的形势,本周或将继续按兵不动。盛宝银行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目前油价还未进入“惊涛骇浪”的行情,欧佩克+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为观察市场争取更多的评估时间。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欧佩克+本周大概率将按兵不动,但仍有出现意外的可能。石油经纪商PVM表示,虽然欧佩克+不太可能调整政策,但仍然存在象征性“小幅减产”的可能。如果真这样做,会让市场大吃一惊。

在2月1日JMMC会议前,1月30日,俄罗斯总统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进行了电话交谈。双方就在“欧佩克+”框架下的协作,未来两国在经贸以及能源领域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俄罗斯并未透露更多通话的信息,这也让未来多了一分悬念。

油市支撑与压力并存

俄乌冲突升级已有近一年,各方博弈对油市的影响仍在继续。

去年12月5日,G7、欧盟和澳大利亚达成协议,禁止使用西方的保险、金融和经纪服务为价格超过60美元/桶的俄罗斯海运石油提供服务。由于世界上主要的航运和保险公司都在G7国家,价格上限将使俄罗斯很难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石油。

俄罗斯对此祭出了反制措施,1月30日,俄罗斯政府宣布禁止国内石油出口商和海关机构遵守西方对俄罗斯原油施加价格上限。如果海关机构发现存在这种机制,就必须阻止货物离开俄罗斯。

根据这份由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28日签署的法令,俄能源部与俄财政部达成协议,必须在3月1日前批准俄出口石油价格监测程序。另外,出口俄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个人或法人实体有义务监控在整个供应链中是否有使用限价机制的行为。如果发现此类行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报俄海关和能源部。俄海关如核查证实,将暂时叫停出口,直至涉事方予以纠正。

目前价格上限并未对俄罗斯出口造成太大冲击,根据贸易商和路孚特Eikon数据,亚洲市场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旺盛,吸收了海运乌拉尔原油增幅中的大部分。1月运往亚洲的乌拉尔原油装船量可能达到约700万吨,比去年12月增加了约200万吨。

印度等国是其中的关键力量。Vortexa Ltd.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全球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印度平均每天从俄罗斯购买了120万桶原油,较11月环比增长了29%,更是前一年同期的33倍之多。在印度去年12月俄油进口量大幅上涨背后,西方的制裁正导致俄油折扣力度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还将进一步伸向成品油。2023年2月5日起,欧盟将对包括柴油在内的俄出口成品油实施新的价格上限,初步将俄柴油的出口价格限制在100美元/桶至110美元/桶之间,这一方案也得到了G7的认可。

西方希望通过价格上限来压缩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同时也要保证俄罗斯继续向世界供应能源,但把握好平衡并不容易。俄罗斯可能祭出更多反制措施,未来原油和石油产品价格仍有上行可能。

展望未来,油市支撑和压力并存,前景依旧迷雾重重。桂晨曦表示,支撑主要来自中国需求回暖。去年末优化防疫政策后,今年1月中国道路交通出行明显增加。尽管春节假期出现季节性回落,但节后复工后预计将迎来较好恢复。尤其是相比去年二季度低位,今年二季度同比或将显著增长。上半年主要关注交通出行对汽油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半年重点关注中国经济对柴油工业需求的提振。

另一方面,压力来自美欧经济放缓预期。桂晨曦提醒,尽管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但在通胀降至长期目标前,或暂时维持高利率状态,美欧经济增速回落将对海外油品需求形成较大压力。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