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在建築物裏的古槐
脫落的仿真樹皮

北京現存四萬餘株古樹名木,絕大多數得到了較好的保護,但由於歷史原因,個別古樹的生長環境不佳。在門頭溝區的龍泉務村,爲方便村民出行,導致一株300多歲的國槐被嵌在,護壩內多年,生長空間遭到束縛。如何既保護好古樹,又能方便村民出行,成爲擺在主管部門面前的問題。

日前,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範紀萍在龍泉務村考察時發現,龍泉務西街一棵古槐被困在護壩內。“曾見過古碑被封在牆裏,但古樹是‘活文物’,其長勢必然會受到建築物的約束,不利於延長古樹的壽命。”範紀萍認爲。

龍泉務村位於京西門頭溝區的淺山區。近日,北青報記者在龍泉務西街看到,路邊一棵國槐與民房相鄰,由於民房地勢較高,門前修有形似護壩的步道,以便村民出入。確如範紀萍所說,國槐的主幹被磚石護壩牢牢卡住,僅外露約1/2,讓人無法看到古樹全貌。市園林綠化局2017年制發的樹牌顯示,這棵國槐樹齡約320年,系北京市一級古樹,編號:110109A00262,樹高12米,胸/地圍361釐米,平均冠幅14米。

除了被建築物所困,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棵古樹周邊多爲硬化地面,其中一根大枝上的仿真樹皮脫落,主幹上還釘有鋼釘。《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明令禁止在樹上釘釘等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爲。

爲了解古樹生境的成因,北青報記者致電龍泉務村委會的李書記,他介紹說,西街古槐更早的歷史已無從考證,村民壘砌這條步道是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這棵國槐還沒有現在這麼大。“如果爲了保護古樹拆步道,村民就回不了家,如何既保護好古樹,又能方便村民出行,希望園林部門能給出好的辦法。”李書記表示。

古樹嵌在護壩裏存在哪些風險?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森林生態學和森林培育學博士生導師羅菊春介紹說,古樹與建築物緊貼,這樣的“鄰居”關係使雙方受損。首先是古樹的生長受到干擾,而古樹周邊的硬化地面也會影響養分的吸收。其次,國槐的樹根龐大,根幅與冠幅相當,樹根的生長會影響建築物的基礎,其作用力不可低估。“古樹是珍貴的生態文化遺產,移栽的風險較高,最好能在原址加以保護。”羅菊春認爲。

2022年3月1日實施的《〈北京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件〉實施辦法》第九條明確:古樹名木應當以樹冠垂直投影之外五米爲界劃定保護範圍,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保護範圍和空間不足的,應當在城市建設和改造中予以調整完善,保護修復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據北青報記者觀察,受生長空間所限,龍泉務西街古槐的保護範圍實難達標。

1月31日,北青報記者致電門頭溝區園林綠化局綠化科,一名工作人員記錄下古樹編號並表示,將去現場瞭解情況,爭取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古樹名木是珍貴的“活文物”,見證了京西的歷史變遷。北青報記者查閱《北京門頭溝村落文化志》瞭解到,龍泉務明代已成村,村中文物古蹟繁多,原有很多古樹,1958年修三家店水庫時,幾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樹被砍伐,在倖存下來的古樹中有3棵國槐,龍泉務西街的古槐便是其中之一。 文並攝/本報記者  崔毅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