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23歲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跑贏了88%的主動權益類基金

編者按:

本期作者江辰鋒是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今年23歲,基齡5年。他用幽默的筆觸記錄下自己的投資心路,有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也有嚴肅的方法論研究。

“中歐基金是不是中國和歐洲合開的公司?”“該怎麼開戶買基金”“爲什麼看新聞買基金會買在最高點?”“接觸不到基金經理的情況下,怎麼建立自己的投基方法論?”“分析基金時應該關注哪些指標?”

跟隨江辰鋒層層深入的疑問,一條基金投資之路蜿蜒展開。這條路上不再只有枯燥的數據和乏味的漲跌,反而有種“打怪升級”的趣味。在黑天鵝頻出的2022年,江辰鋒用“最簡單、基礎的定量方式”,在滿倉權益的情況下錄得收益-11%,跑贏同期公募偏股型基金平均業績11個點。

辭舊迎新之際,《讀數一幟》邀請江辰鋒將他的故事記錄下來,與基民朋友們一同分享。也歡迎大家來稿,講出你的故事。

文 | 江辰鋒 編輯 | 黃慧玲

來源:讀數一幟

2022年,在滿倉權益類基金的情況下,我的投資總收益是-11.55%。

這個成績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公募基金圈裏做的大多數是相對收益,許多人的目標是跑贏指數。2022年滬深300跌幅21.63%,萬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數(885001)跌幅21.03%。我拿到了將近10%的超額收益,還挺沾沾自喜的。畢竟作爲一個23歲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跑贏了88%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編者注:根據東財choice主動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基金2022年度業績,-11.55%的收益在3474只基金中排在第412位)。

認識:基金定投十年十倍?

我的基金投資之路要從2018年開始說起。

知乎時偶然看見了一篇《基金定投,十年十倍》的帖子,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什麼是基金?什麼是定投?那時候的我完全看不懂這些基礎詞彙,也不知道未來五年我都將在基金這條路上摸索。

那時也還不知道怎麼買基金和去哪裏買基金,百度了一番後獲得的答案是:銀行app。於是馬上下載了建行APP,彷彿財富自由正在向我招手。沒想到下載完app後點進基金頁面,激動的我被潑了一盆冷水: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基金A?這是什麼?哪個是指數基金?這個白酒指數排名這麼高,那肯定不能買吧?懵懂的我雖然不懂股票,但是竟然還知道不要買排名靠前的基金,我不停地往下翻,最終失去了選擇的興趣,拋在一邊再也沒有去管了。

很快大二開學了,打開支付寶,突然跳出來一個界面“中歐新藍籌C正在火熱銷售中”。當時我還以爲中歐是中國和歐洲合作開的基金公司,現在想來有點傻的可愛。我點進頁面選擇了定投,隨便輸入了一個金額和扣款週期就草草了事。扣完款以後,我沾沾自喜地和同行的同學說“我馬上要開始賺錢了,我剛剛開了基金定投。”同學聽的雲裏霧裏,糊弄着說了句“嗯嗯苟富貴勿相忘”。

18年的市場非常慘淡。定投了3周後,我看着虧損一直在增加。罵了一句“什麼基金定投,都是騙人的”,然後停掉了定投,把基金全部取了出來。就這樣錯過了年輕人的第一次牛市。

時間來到了19年的夏天,因爲身上又有了一些閒錢,同時看了一下之前被我割肉的中歐新藍籌,少不了一頓捶胸頓足,於是這次痛定思痛一定要堅持,打開支付寶又選了一隻基金開始日定投。

還記得這隻基金叫鵬華中證移動互聯網,恰好趕上了19年年底那波行情,看着每天變多的收益讓我信心十足。我以爲我是投資大師了,可以在資本市場縱橫捭闔了。某天晚上我刷到了國家大力支持5G發展的新聞,我心想這對5G肯定是大利好阿!得抓住這次投資機會,於是乎上支付寶以5G爲關鍵詞檢索然後火速買入,生怕自己買晚了,壓根不知道白天才開盤。

就這樣我成功地在當時市場最高點買入了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基金。隨後一路下跌,我就開始思考爲什麼我會虧錢呢?新聞都說了要大力發展5G,怎麼還是跌?我就開始在網上看各路人士的分析,就這樣開始了基金學習之路。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股市已經把預期給全部跑完了,而我在新聞上看到大力發展5G的時候正好是利好兌現的前夕,此時買入直接站在最高點了。

入門:專研各種方法論

後來,20年開始鑽研買基金的各種方法論,比如4433法則、網格買入法等等。我開始在各大基金評論區給基金經理打call,也會吐槽經理怎麼還不調倉。當時因爲疫情下跌的時候,經常會有收盤播報:大盤收跌XX點,全天北向資金流出XX億,我還憤慨地說“北方人怎麼老是在拋,讓我這個南方人一直虧錢”。

20年下半年,每天打開螞蟻和天天,淨值都是上漲的,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這年開始會去閱讀基金經理的定期報告,也偶爾會在支付寶或者天天的直播裏面看一些基金經理的路演。

記得當時看到有人說,基金經理是有管理規模上限的,超過這個上限就不合適再買入了。但是當時整個市場都是上漲的,我嗤之以鼻地認爲,這種觀點是在賣弄自己的學識。在20年年底的時候,我看到越來越多的發聲,“此時的市場已經到高位了,應當保持謹慎。““主動偏股混合基金的合理年化收益率是15%,19年和20年已經漲太多了,21年大概率是基金的小年”。

而當時的我卻認爲一切的上漲都是可持續的,前景是那麼的美好。沒想到21年給我當頭一棒。

進階:虧錢使人成長

21年是我投資開始進階的一年,因爲這一年我虧錢了。

這一年港股各種利空雷聲不斷,無論是反壟斷、地產政策的收緊亦或者是教育行業的毀滅性打擊,都讓這個市場陷入了非常艱難的境遇。而我在6月就早早抄底了中概,因爲看到了互聯網企業的股價大幅回撤覺得很便宜,大家恐懼我貪婪,並且當時“跨過香江去爭奪定價權”音猶在耳。沒想到這次抄底中概如此一波三折,也沒想到買個基金能變成“丐幫子弟”。

A股的結構性行情和港股的持續殺跌讓我深刻認識到,我認爲的底並不是真的底。這一年我開始系統性學習投資相關知識,閱讀大佬們的著作,如《投資中最重要的事》《週期》《非凡的成功》之類。從這些書中,我學習到了許多投資的相關知識,如安全邊際、週期、鐘擺理論等等。

印象中這年大放異彩的基金經理有華安文體健康的劉暢暢、交銀趨勢的楊金金,他們被稱爲畫線派基金經理。看過一些文章來分析他們的收益來源:不抱團,尋找黑馬股,做交易。恰巧此時我看到了一篇申萬的基金研究報告《無法被複制的能力,基金經理交易能力詳解》,這是我看的第一篇研報,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學習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從此有了閱讀研報的習慣,關注了許多賣方的公衆號如張夏、牟一凌等等,這使得讓我對於宏觀知識有了一些認知,不再是和什麼都不懂的小白一般。

21年的時候基金組合還是大行其道的,幸運的是剛接觸基金組合時就關注到了基民檸檬和二鳥。兩位都是十分優秀的基金投資者,做的投資者教育也讓我十分受用,包括選基思路和基金池的分享令我獲益匪淺。那時候我還弄到了wind的賬號,方便獲取基金研報。每一次看到感興趣的基金經理分析或者是基金策略研究就會去下載下來學習一番。

以上種種經歷讓我慢慢有了屬於自己的方法論來篩選我所中意的基金經理。雖然顆粒度還比較粗,並且基本都是定量分析,但竟然還是頗有成效的。如21年年中,挖掘了華安國企改革張亮、國富深化價值的劉曉、銀華鑫銳的王海峯等,用的基本都是最簡單的定量分析:前十大集中度不能太高,中報和年報中第一大行業的權重不能太高來避免淨值的波動過大,規模不能太高會影響基金經理調倉,回撤幅度不能太大不能影響持有體驗等等。

最讓我得意的還是在21年的年末選到了金元順安元啓這隻神奇的小盤股基金,我買入的時候還沒有開始限購。唯一遺憾的是,還沒有買到多少倉位,各路基金大V就開始寫文章安利它,很快市場的熱情就讓這隻網紅基金限購了。

迭代:深刻認識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一轉眼來到了22年,也是我投資以來虧錢最多的一年。經歷了21年的失敗以後,在22年開年之初我就想好了基金組合的搭建思路:

以低波動均衡基金作爲底倉來降低整體波動率,同時在自己看好的行業中做一定的風險暴露。持有的基金我也不會太多,大概8-10只,並且不會集中於一種風格。行業穿透下來儘量保持前三大重倉的行業集中度(申萬一級行業)不會超過30%-40%,並且每次定期報告都會去閱讀,觀察經理的持倉變化以及投資思路與展望,如果有一些認爲不太合適的地方會選擇從基金池中選擇同種類型做替代。

當時我判斷,地產板塊也許會有一個不錯的表現。三條紅線政策讓房地產市場中槓桿率高的企業加速出清,信用情況更好的頭部國企房企和優質民營房企受益於競爭格局的改善,同時提升ROE和市場佔有率,類比於煤炭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以及對農業的看多,特別是以豬週期爲代表的畜牧板塊以及種業,是因爲看到豬週期已經在一個逐漸見底的過程了,隨時都會有往上走的趨勢,而A股內卷的風氣會讓人有搶跑的行爲。種業則是基於對糧食安全概念的看多,同時翻閱了一些研報,我注意到種業的景氣度在上行。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我重倉了在地產行業有一定風險暴露的國投瑞銀瑞源和、中加轉型動力(自上而下大幅度擇時)、萬家瑞隆(農業板塊+高景氣板塊)。3月份,我選擇看多港股的高股息低估值股票特別是內房股和能源股,配置了浙商中華預期高股息,現在回頭看我做的還算不錯。

2022開年之初,我信心十足,覺得這一年會有不錯的收益,然而黑天鵝實在太多了。俄烏衝突、上海封城、美國持續高燒不退的通脹都給我上了一課,可以說這年是我蛻變的一年,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與無知,從此開始謹慎地秉持着弱者思維看待一切,對於自己的能力圈有了清醒的認知。

由於我沒有太多的投研資源,因此並不能做到自下而上地篩選基金經理,我更多采用的是自己的一套笨方法:

首先用定量分析篩選出我認爲過往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然後閱讀過往一年的定期報告看看經理對於後市的判斷能力,再去查閱一下持倉以及換手率,粗略判斷一下經理的擇股擇時和交易能力,最終根據自己對市場的看法以及行業的判斷來選擇是否納入觀察池,基本上觀察一段時間纔會決定納入備選池。

有時候也會有困惑。這一年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也買基金,但是啥研究都不做,對市場的認知只有開盤和收盤時間,卻靠着在白酒和半導體上做高拋低吸拿到了24%的收益。他還反問我,你這麼懂還虧錢?一時間難以回答,於是匆忙結束了這個話題。後面我在想,是不是我陷入了信息繭房?再後來就以這是人家的天賦爲藉口安慰自己。

結語

走上投資基金這條路大概也快五年了,從18年的懵懂無知到現在誇誇其談,竟然已經走過了一輪牛熊。一路走來有收穫也有困惑,在投資這條路上需要不斷的迭代,畢竟市場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需要不斷的學習來進化屬於自己的認知。另外十分感謝學習基金的過程中幫助我的各位前輩,解答了很多投資中的疑問。最後借用國泰基金鄧時峯經理的一句話收尾:沒有最好的投資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祝願所有的投資者2023年投資順利,兔年發財!

對於此事,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理性發布高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