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又進入年報期,一年前還是A股市場香饃饃的半導體板塊,卻被降價、砍單的陰霾籠罩。

近日,多家半導體企業發佈業績預告,整體業績下滑明顯,可直觀感受過去一年行業的冷暖。

據Wind統計發現,龍芯中科(688047.SH)、明微電子(688699.SH)、卓勝微(300782.SZ)、韋爾股份(603501.SH)、華微電子(600360.SH)等公司2022年預計歸母淨利潤均遭遇大幅下滑,國民技術(300077.SZ)、晶豐明源(688368.SH)甚至出現首虧。

儘管下游市場遇冷對上游的影響早在市場預料中,但這份答卷仍不免令人唏噓。擺在從業人員面前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行業將迎來拐點?如何實現復甦?

本輪板塊業績暴跌由韋爾股份引領,作爲CIS芯片領域千億市值的龍頭,韋爾股份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淨利潤爲8億元-12億元,同比減少73.19%-82.13%。

公司解釋稱,以智能手機爲代表的消費電子需求受到了較強的衝擊,對公司的主營業務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部分細分市場的出貨量有所下滑,產品銷售價格承壓,公司的營收規模和產品毛利率較去年均有所下降。

下游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的上游出貨量下滑是全行業面臨的困境。

龍芯中科預計2022年實現淨利潤約5000萬元-7000萬元,同比減少70%-79%,其在解釋業績變化原因時表示,是受行業週期波動和疫情的共同影響。

中國長城(000066.SZ)預計去年實現淨利潤約24000萬元-33000萬元,同比減少44.78%-59.84%,其稱受新冠疫情反覆和主要市場需求出現階段性收縮影響,部分訂單交付延遲致使收入減少,同時因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股票收益同比大幅下降。臺基股份(300046.SZ)表示,去年受市場環境及疫情反覆的影響,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均有上漲,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預計去年實現淨利潤1850萬元-2400萬元,同比下降45.56%-58.04%。

一方面是出貨量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在2022年行業“速凍急停”的情況下,高庫存也帶來了可怕的風險。

2021年還處於行業上行週期的半導體板塊,受益於缺貨潮、漲價潮,拉長備貨週期是普遍的做法,但這些高庫存來到了2022年就變成了“隱雷”。

以韋爾股份爲例,存貨跌價減值也是影響去年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預計2022年度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爲13.4億元至14.9億元。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的庫存高達141.1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報道指出,高庫存並非是韋爾股份單個企業的問題。據統計,73家公司去年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的半導體公司中,51家的庫存在三季度末仍在環比增長,16家公司的庫存環比增速超過20%。

而從多家發佈最新業績預告的半導體公司來看,去年業績的下滑正是受到了高庫存的影響。

明微電子預計去年實現淨利潤約1000萬元-1300萬元,同比減少97.99%-98.45%,公司解釋稱,受宏觀因素的影響,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景氣,公司積極消化庫存和鞏固市場份額,主動採取降價去庫存定價策略,加之2021年下半年原材料備貨成本較高,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均下降較大。

明微電子同樣進行了較大的存貨減值,公司對庫齡超過一年芯片和超過兩年晶圓均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預計2022年將計提存貨跌價準備5300萬元-6000萬元,這是其年度淨利潤的5倍之多。

卓勝微的主要業務爲5G射頻芯片,同樣深受下游消費電子的需求變化影響,公司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6.8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59%,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47.26%-57.23%。

對於業績變化的原因,其解釋稱,主要下游應用的手機行業市場需求疲軟,公司業績受到一定影響。此外,公司提到,由於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對存貨進行減值測試,導致報告期內存貨減值損失增加。記者注意到,2022年三季度末,該公司存貨金額爲18.24億元。

在一片唏噓中,還是能看到板塊的一些積極因素。例如多家公司提及,在2022年四季度出現復甦跡象。

龍芯中科就提到,市場佈局及產品結構的變化導致公司整體毛利率較2021年同比出現階段性下滑,但公司在四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情況下,仍取得了收入環比明顯改善的成效。

芯朋微也在公告表示,去年四季度隨着家電“去庫存”漸進尾聲,銷售額逐漸回升,四季度環比三季度增長20%左右。

不過,從整體來看,四季度的短暫復甦不能代表拐點的來臨,機構人士認爲,今年一季度的淡季壓力仍不可忽視。

“預計本輪半導體行業週期基本面拐點或於3Q23後出現,但具體復甦節點仍需關注全球經濟拐點與終端消費復甦情況。雖然目前距基本面底部仍有一定時間,但行業估值整體已進入歷史低位水平,向下空間相對有限。”西南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王謀指出。

在整體低迷中,仍有公司在逆勢增長。目前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滬硅產業-U(688126.SH)、芯原股份-U(688521.SH)、聚辰股份(688123.SH)、芯源微(688037.SH)、長川科技(300604.SZ)、江化微(603078.SH)等實現了淨利潤快速增長。

如果進一步分析這些業績增長企業的共性,不難發現,其普遍集中在半導體設備、材料、設計、封測等環節。多位分析人士認爲,這主要與行業格局的分佈特點有關。

“以半導體設備爲例,其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中國半導體設備整體國產化率不足20%,這就意味着國產發展的廣闊空間。2023年半導體供應鏈的國產化將繼續深入推進,其中,半導體設備及零部件、材料、關鍵芯片等增長較爲穩定。”一位機構分析人士表示。

而對於更多業績下行的企業來說,還是在行業低谷時練好內功。

卓勝微相關人士在受訪時表示,“面對行業下行,該公司的策略主要在於技術積累與技術的更新迭代,包括芯卓建設項目,也在逐步推進,接下來的重點仍在射頻前端行業深耕,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與成長性。”

龍芯中科相關人士在受訪時表示,“公司近些年加大研發的投入,轉向公開市場進行拓展和佈局,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3年將持續佈局。”該人士還表示,消費電子市場雖然面臨大的週期調整,但公司業務與之存在不同,其下游市場包括工控、信息化、解決方案,而信息化是市場熱點,未來有望在服務器芯片等領域實現突破,公司在新芯片、新產品方面將按計劃穩步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