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一月三十日,王锡给患者做温针灸治疗。通讯员 代娟 摄\视觉重庆

一月二十九日,王锡和妻子难得一起休假,听女儿弹古筝,一家人其乐融融。通讯员 代娟 摄\视觉重庆

正月初三,匆匆告别父母,武隆区中医院副院长王锡从山东济南飞回重庆,“医院还有好多事等着呢。”

王锡曾是济南市中医院的医生,5年前因为对口帮扶来到武隆区中医院,现在他已落户武隆,成了新重庆人。

山区缺医少药——

“这里的乡亲更需要我”

2018年5月,王锡到武隆区中医院支医帮扶,很快他就感受到了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住着怎样的人——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同在武隆的山东老乡约王锡去捉螃蟹,他们在大山沟里迷了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一户亮着灯的人家,老乡比划着给我们指路,怕我们听不懂,他说了一遍又一遍。”王锡记得很清楚,他们往回走已是凌晨1点多,路过老乡家,灯依然亮着,他还站在门口张望,说怕他们再次迷路。

“多么淳朴善良的乡亲啊!”带着这份感动和认识,王锡投入了工作。

与医疗资源较为充足的省会城市济南相比,山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次到后坪乡进行医疗服务,听说城里来了医生,邻近乡镇的乡亲们都来求医问诊。王锡每天看三四十个病人,一出门看排队的人还有老长老长。“我们原本带了一个月的针药,但没想到3天就用光了针头,7天用光了艾条。”王锡说。

这次义诊服务让王锡印象深刻。有一位老婆婆膝盖疼痛,她拉着王锡的手泪眼婆娑,说走了一天一夜才走拢,就是想让城里来的医生给她治治腿。一位50多岁的村民因长期在水库边工作,湿气特别重。王锡用中医疗法给他祛湿气,效果非常好,“他回家后把媳妇领来,问能不能治好她的聋哑病……”王锡心里酸酸的。

从2018年5月到2019年8月,王锡及其团队累计接诊1.2万人次,但他仍然觉得远远不够。一个声音在他心底里愈发清晰:“这里的乡亲们更需要我。”

“出走”济南——

携家眷落户武隆

2019年8月,帮扶工作结束了。回到济南的王锡有些心神不宁,家人关心他:“怎么啦,好不容易从那边回来了,还舍不得了?”

“出走”的决定是在第二年做出的。当时武隆区出台了引进高端人才的实施方案,他们第一时间接洽了王锡。恰逢此时,济南、贵州等地的三甲医院也向他发出了邀请,且待遇更加优厚。

王锡选择了武隆。

“不仅是因为当地政府一次又一次真挚地邀请,更重要的是我忘不了那里的乡亲,而且在那边我的本领更有施展的空间,更能实现人生价值。”他告诉记者。

他硬着头皮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家人并没有反对,反而是默默支持。

王锡是独生子,母亲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父亲才做了膀胱癌手术,家里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但他们都支持王锡的决定,“去吧,等你安顿好了,我们也来武隆和你团圆。”同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尽管刚开始有些不情愿,但后来也转变了想法,办理了调动手续。

2020年9月,王锡被武隆区作为高端人才引进,举家搬迁至武隆。

最高奖赏——

找山东来的王医生

再次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乌江水依旧碧绿,耳边的重庆方言,听着也多了几分亲切和亲近。

王锡在武隆中医院主导建立了“灸疗”和“小儿推拿”两个特色门诊,并很快发挥了作用。

一天凌晨零点过,王锡接到一对夫妇的求助电话——他们的儿子刚满周岁,两天前开始哭闹不止,发烧,呕吐,无排便,在其他医院诊断为疑似肠套叠和淋巴结肿大,但因医疗水平限制无法手术,去中心城区又太远,于是他们想试试推拿。

王锡没说二话就出门了。经过40多分钟推拿,孩子不哭闹了,第二天早上能吃奶、喝水,体温也降下来了。

七十来岁的张老太,长期后背及四肢发凉,不敢吃生冷的东西。王锡对着他的穴位用艾条熏、用手法推拿。几次治疗后,张老太的手脚有了温度,睡觉也敢脱厚袜子了。

如今,王锡的灸疗和小儿推拿已在武隆当地推广开来,接诊的患者从牙牙学语的儿童到耄耋之年的老者,从常见的感冒咳嗽到危重复杂的脑瘫、截瘫、肿瘤术后等。

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知道中医院有一个从山东来的医生,医术高超,“只是要和他说普通话”。有时候,王锡在小区内散步,偶尔会听到群众说看病去中医院找王医生——殊不知,本人就在他们身边。

王锡的办公室与接诊室墙上挂了许多锦旗,“这是对我的最高褒奖,作为一名医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容。医者不忘初心,我愿用自己的技术服务更多老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