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守护心理健康,照亮精神家园

——专访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江景华

记者 王尚磊 通讯员 贾春红

率先倡导绿色检查

医院分别于2015年、2020年通过了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初审和复审。目前,医院“一院三区两中心”分别为总院区、西院区和莘县古城院区,以及农疗康复中心和医养中心,并设有莘县十八里铺和聊城监狱两所分院。建筑面积近8.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2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6人,设有29个临床、医技科室,30个病区,开放床位2000余张。

医院秉承“厚德至善,博学求精”的院训,以“爱心、耐心、精心、信心”为服务理念,践行“尽责、诚信、包容、感恩”的医院价值观,注重“以德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方针,勇立潮头、开拓进取,倾力打造精神、心理服务特色,率先倡导并实施绿色检查、绿色治疗、绿色康复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致力于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疑难精神病诊疗中心”为永恒目标,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倾力奉献书写医者仁心

医院先后组织团队走进政府、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走基层,开展职工心理减压、心理援助、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2600余场,受益人群600多万人次,提升了医院公信力、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开展“关爱精神疾病患者、共建和谐家园行动”,全院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有效解决了困难患者的生活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结合发展现状,医院构建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制定科学、合理、务实的绩效改革方案,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优质资源下沉,把精神病院建在乡镇上的模式进一步彰显和夯实。单体多院区的运营模式基本形成。加快西院区、古城院区科室设置、院区绿化等环境建设,在基层打造三甲医院亮点。加大医联体、专科联盟向各县市区辐射力度,继续推进与宁波市中医院、南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等省外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心理健康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同时积极申报护理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

汇聚爱心温暖精神家园

学科建设是医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医院多学科协同发展,做实精神科,做强医养结合,做大心理健康服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临床护理为市级重点学科。现有精神医学专业、药物依赖专业、精神康复专业、社区防治专业、儿童青少年专业、老年精神专业、临床心理专业、老年医学专业。根据患者需求,设置了普通成人精神科、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老年精神科、抑郁症科、药物依赖科、心身医学科、睡眠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中医科、神经内科、内科、康复医学科等学科同精神科融合互补,形成“临床药师下临床、心理咨询进病房、社会工作者到床旁”的多学科融合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对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水平及临床医师的实战能力。全面优化学科专科架构,聚焦优势融合、精专突破、平台协同,以心理科、精神科为龙头,形成尖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潜力学科相互带动、竞相发展的学科专科体系,建立以质量安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运行高效的学科综合评估体系和学科带头人综合评价体系。

在医院,住院患者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休养员”。为充分照顾到他们的敏感情绪,他们和医护人员穿同样的衣服,一起下棋、唱歌、做操,对医生和护士产生“家人”的信赖感。医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努力探索非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凡是有利于病人心身愉悦都是康复”的理念,开展传统健身、传统游戏、传统行为、中西结合心理服务、经典诵读、团体心理辅导、手工制作等非药物治疗,为“休养员”早日回归社会提供了保障。积极开展农疗,建设“三季有花,四季见绿,自种自吃,纯绿色无公害蔬菜、瓜果,垂钓采摘,怡养心身”的农疗特色精神康复基地。塑造“三有”休养员,开展“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养生保健操,独创诵读、农疗、行为、生物反馈等十余种绿色疗法,引入催眠、沙盘游戏、精神分析等多种前沿治疗模式;举办医患和谐康复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让患者重回生活,回归认同,用心身愉悦促进心理康复,真正实现了患者的“有健康、有价值、有尊严”。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处,是鲁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以防治精神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心理、精神卫生的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保健、公共卫生等任务。经过60余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由单一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发展成为以精神科、心理科为龙头,以神经科、内科、中医科、老年康复科、急诊科、戒毒治疗、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行为艺术治疗中心等多学科并存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形成以精神科为主体,临床心理科、医养结合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扫码观看节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