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當前旅遊正從逛景點向休閒遊轉變,城市自駕遊、深度體驗遊日益流行。一座城市的每家餐館、每個商店,甚至每個人都是城市代言人,任何一個環節給消費者留下的壞印象都可能在互聯網平臺上放大。從業者和城市管理者不妨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須知口碑如鏡,時時擦拭,才能呈現一座城市的美好形象。

今年春節,20元“6根面”火了西安回民街,1500元4個海鮮菜又火了廣西北海。作爲旅遊城市,口碑就是生命。上述事件發生後,兩地市場監管部門迅速介入,兩家餐廳雖然都落實了明碼標價,但均因存在其他問題被停業整頓。

從這兩起處罰來看,監管部門的態度很明確:明碼標價不是免責條款,消費者滿意纔是最高標準。當地用最嚴執法守護城市形象,換得遊客口碑,不容忍一粒沙子的姿態有助於打消遊客顧慮。

全國很多城市都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網紅景區就是城市名片。景區租金貴、價格高看似天經地義,但換個思路看,再火熱的假期也只有短短几天,再大的景區也只是城市的一部分,景區商家不應定位做一錘子買賣的“快閃店”,而應該做宣傳城市形象、傳播商家品牌的“旗艦店”,提供有特色、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服務。這樣一來,每年成百上千萬的遊客都可能成爲義務宣傳員,把商家品牌和城市口碑傳播到全國各地。重慶網紅景點洪崖洞有家老火鍋,常年推出百元左右雙人餐,幾萬條消費者評價中“服務好”“口味贊”佔了大多數。這家老火鍋近幾年在全國迅速擴張,應該是沾了口碑營銷的光。

春節是消費旺季,漁船停漁、員工工資上漲等因素造成餐飲價格遠高於平時,對此,遊客通常有心理準備。文旅部統計顯示,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國內旅遊收入卻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換句話說,人們願意出門了,但卻不大舍得花錢,旅遊市場或有“窮遊”趨勢。結合2022年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藥品等必需品支出增幅較高,以及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增速高企,說明居民預防性儲蓄上升,改善型消費在收縮。

不同來源的數據共同提示包括旅遊市場在內的消費市場,今年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預計增多,更多人可能傾向於花小錢辦大事,對體驗落差的包容度降低。這兩天又爆出50元一份豆花太貴、58元的燴菜裏沒有肉、3只螃蟹880元等,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一趨勢。適應變化,商家除了落實明碼標價,可能還要抓緊調整經營策略,推出低單價產品;監管部門要繼續推動完善行業標準、規範市場秩序、做好公示提醒。平時補短板,旺季纔不會手忙腳亂。

還要看到,當前旅遊正從逛景點向休閒遊轉變,城市自駕遊、深度體驗遊日益流行。這意味着一年四季,一座城市的每家餐館、每個商店,甚至每個人都是城市“代言人”,任何一個環節給消費者留下的壞印象都可能在互聯網平臺上放大。口碑如鏡,時時擦拭,才能呈現一座城市的美好形象。否則,等到旅遊旺季抓幾個重點景區,可能就來不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