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沙晚報

加速!椒花水庫開始主體施工

大壩首塊底板完成混凝土澆築,預計明年底完工具備通水條件

椒花水庫總庫容1.7億立方米,是一座具有供水、防洪、灌溉、下游生態環境補水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庫。均爲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志偉 攝

椒花水庫樞紐工程已完成基礎開挖,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掃碼看視頻拍攝:王志偉 剪輯:易億

長沙晚報1月31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劉靜 實習生 李潤峯)新春伊始,長沙天氣晴朗,位於瀏陽市達滸鎮的椒花水庫項目建設現場,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挖機、渣土車來回穿梭,百餘名工人各司其職、有序作業,全力以赴搶抓水利項目旱季施工黃金期。記者1月31日從長沙城發集團獲悉,目前椒花水庫樞紐工程已完成基礎開挖,並完成首塊底板混凝土澆築,這標誌着工程正式進入主體施工階段,爲椒花水庫項目實現2024年年底完工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1年完成90萬立方米土石方外運

椒花水庫是長沙市“五個十大”中十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大壩樞紐工程、大溪河引水工程和供水工程等三個部分,總庫容1.7億立方米,是一座具有供水、防洪、灌溉、下游生態環境補水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庫。

“項目從2020年底開工,先後完成導流洞、大壩圍堰和基礎開挖施工,目前建設進程已過半,正處於關鍵工程大幹快上建設階段。”站在長200米、寬59米、深9米的大壩基坑底部,城發集團椒花公司技術負責人劉富剛告訴記者,項目從2021年底開始壩肩開挖,到去年底完成整個基礎部分土石方外運,累計外運土石方90萬立方米,“如果按每趟渣土車運輸8立方米計算,一共要外運11萬車次以上。”

水庫大壩兩端是兩座山峯,施工中要開挖山體,使壩體深入岩層。劉富剛介紹,在大壩基礎開挖過程中,左岸覆蓋層厚,地質條件差,地下水和降雨易使開挖面產生裂隙;右岸山體急陡,幾乎呈垂直狀,無法修建施工便道;而在底部則存在兩條斷裂帶,這些都給施工帶來相當大的難度。

“我們多次邀請水利、地質專家到現場指導,並召開專題論證會,施工中加強地質變形監測,採取分級開挖的方式,同時對斷裂帶進行防滲處理和補充勘察等措施。”劉富剛說,項目還克服了夏季高溫多雨、上游來水等不利因素,最高峯時投入50餘臺機械設備和400多名施工人員,耗時一年圓滿完成開挖任務。

手挖肩挑對大壩基礎進行清理

椒花水庫樞紐工程是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壩頂長420米,最大壩高69.5米,相當於20多層樓高,是整個項目的重中之重。

隨着壩基基礎處理工作的完成,椒花水庫即將開始大壩常態混凝土的澆築,並逐漸完成大壩主體建設,這是實現整個工程儘早投入使用,發揮防洪減災、供水安全與糧食生產安全等效益的關鍵。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一道20多米高的圍堰將椒花河攔腰截斷,上游已成爲一片廣闊的水域,水流繞道右岸山體背面,從導流洞直接穿過山體,流到圍堰下游椒花河河道。

距離圍堰不遠處,大壩基礎部分已開挖至堅硬岩層,首塊400平方米底板混凝土已澆築完成,20多名工人正在進行大壩基礎清基。現場施工人員介紹,由於水庫大壩混凝土澆築要求十分高,雖然已開挖到牢固的基岩之上,但基岩縫隙間依然存在不少鬆散的碎石或軟弱夾層,工人們採取鎬子挖、鏟子扒、用手抓、刷子刷、高壓水槍沖洗等手挖肩挑的人工方式,對一塊塊基岩進行仔細清理,以達到驗收標準。

“我們從正月初五就全部返崗,正月初七全面復工,目前正在開展大壩基礎清基、料場覆蓋層土石方外運等作業面施工。”施工方水電八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部從原材料控制、機械設備準備、施工工藝制定等多方面精心組織、科學管理,爲後續工作面的鋪開創造了良好基礎。

項目今年計劃完成投資7億元

水利項目施工對於季節有着較爲特殊的要求,南方每年施工黃金時間有限。再加之椒花水庫地處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的湘東暴雨區,暴雨較爲頻繁且強度大,因此,施工期的水流控制尤爲重要。

眼下正值水利工程施工的最佳時節,秋冬枯水期和近日連續的晴好天氣,爲搶抓進度提供了良好條件,同時,農閒時期加緊施工能儘可能減少對工程當地村民耕作的影響。

引水工程作爲今年重點施工任務之一,正搶抓枯水期,在大溪河上建成長度近70米的溢流壩,趕在汛期來臨前完成土建部分施工,隨後進行機電設備、金屬結構等施工。供水工程蕉溪嶺隧洞正在進行主體開挖,已開挖長度5.5公里,供水管線江灣至搖錢衝段埋管已開始施工,工程正按節點順利推進。

“今年預計樞紐工程壩體澆築高度達36米,完成管線鋪設15公里、隧洞開挖7公里,年度計劃完成投資7億元,今年也是施工任務最爲艱鉅的一年。”城發集團椒花公司負責人介紹,椒花水庫建成之後,官渡平原農田防洪標準將提高到十年一遇,通過與流域內其他水庫聯合調度,瀏陽市防洪標準將從目前的十五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椒花水庫預計2024年年底完工,具備通水條件。作爲長沙第二大水庫,其每年可向瀏陽城區、金陽新城、長沙縣供水8130萬立方米,保障沿線40多萬居民的用水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