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國際觀察)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提振全球增長信心

新華社記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30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認爲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將改善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國際觀察人士認爲,得益於良好基本面和有效宏觀政策應對,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後經濟將實現更快恢復,這有助於緩解全球經濟面臨的諸多困境,提振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成全球經濟顯著亮點

根據IMF報告,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去年10月的2.7%上調至2.9%。其中,發達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預計將由2022年的2.7%大幅降至1.2%。美國今年經濟增速預計爲1.4%;歐元區經濟有望增長0.7%。

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前景比較樂觀,今年預計整體經濟增速達4%,較此前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其中,中國經濟今年預計將增長5.2%,高出此前預測值0.8個百分點。

IMF報告認爲,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爲快於預期的經濟恢復鋪平道路”。美聯社解讀,中國經濟恢復是IMF上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重要因素”。彭博社認爲,得益於中國經濟恢復提振需求等積極因素,過去一年中增長預期不斷下調的全球經濟可能迎來“拐點”。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認爲,中國2023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遠超美國和歐盟。

北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圖利·科伊武表示,中國經濟快速恢復,將繼續驅動全球經濟,今年全球經濟表現可能超出先前預期。

韌性潛力提振增長預期

國際觀察人士認爲,外界更加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緣於中國經濟良好基本面、較大宏觀政策空間和強勁爆發力。

“一流的基礎設施、高素質勞動力、巨大市場……中國在這些方面的優勢不可替代。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伊裏·圖爾克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疫政策,不僅挽救了大量生命,也爲經濟快速恢復打下基礎。

過去一年多來,全球經濟持續面臨高通脹和貨幣政策收緊壓力,中國成功將物價維持在相對較低水平,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

銘基亞洲基金投資策略師安迪·羅思曼認爲,中國巨大規模儲蓄有望得到釋放,實現內需驅動的經濟恢復。在多數主要經濟體實施緊縮政策之際,中國是爲數不多實施相對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將繼續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告訴記者,中國物價水平總體相對較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具備應對空間。

中國經濟在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後展現的巨大爆發力也令外界印象深刻。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1%,重返擴張空間,供需兩端同步改善,企業信心明顯增強,製造業景氣水平明顯回升。春節期間,中國國內旅遊出遊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

法國興業銀行最新報告認爲,中國部分經濟數據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包括服務業消費在內的個人消費正推動中國經濟強勁恢復。

中國表現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國際觀察人士指出,中國超大市場規模、重要的供應鏈地位、獨特的資源稟賦、科學的經濟社會治理、開放的經貿政策等因素,共同改善了中國經濟前景,給全球應對通脹、促進貿易、維護供應鏈穩定等帶來更多期待。

古蘭沙表示,全球經濟將受益於中國經濟快速恢復。一方面,加劇全球通脹的供應鏈瓶頸將因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得到進一步緩解;另一方面,中國居民消費復甦將爲全球創造更多需求。

比利時-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貝爾納·德威特認爲,中國是全球價值鏈重要參與者,對製造業、航運業和全球物流的影響不容忽視。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強化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將繼續爲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正常運行提供重要支撐,這對穩定世界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國立管理大學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關係教研室代理主任葉夫根尼·斯米爾諾夫認爲,今年中國將繼續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方面擴大國內消費,另一方面加強對外經濟交往。“在部分發達國家熱衷於貿易保護主義的背景下,中國的開放格外重要,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助於全球經濟穩定復甦。”

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近期先後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和對全球經濟復甦的貢獻。

摩根士丹利近期把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5.7%。高盛集團連續第三次上調明晟中國指數的目標點位,認爲中國當下市場回升不僅是消費和服務貿易恢復,更是“跨越許多產業、基礎更加廣泛的增長恢復”。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測算,2013年至疫情發生後的兩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七國集團國家貢獻率的總和。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隨着消費者被抑制的需求得到釋放,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將加速增長。衆多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期盼拓展在華業務。(參與記者:徐超、許緣、熊茂伶、徐靜、康逸、陳靜、劉愷、劉亞南)(完)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