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集中度不断下滑的人身险市场,竞争同样激烈的财产险市场却一直是“马太效应”的代名词,强者恒强、阶层固化是它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在分析财险市场时,人们习惯将其划分为:第一梯队险企、第二梯队险企以及其他险企。第一梯队险企单指年度保费规模超千亿的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以及太保产险;第二梯队则多指保费规模不足千亿,但高于百亿的险企,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保险、阳光产险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他险企,则指那些规模保费不足百亿,甚至比不上第二梯队险企零头的中小险企们。

财产险长期固守着这样的市场格局,十几年来,真正称得上“破局者”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国寿财险,凭借国寿寿险的丰厚资源迅速崛起,占据第二梯队榜首;另一个是众安保险,凭借国内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身份,抢得时代红利,跻身第二梯队。

人们期待着财产险市场下一个“破局者”的出现,彻底打破这僵化的格局,改写这赢者通吃的历史,而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天或许不再遥远。

新的资本势力正在纷纷布局保险业,他们以不同以往的姿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为未来的财险业发展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仍无法超越第一梯队,甚至第二梯队险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视角会带来新的模式,最终会成长为新的看点,成为推动财险市场彻底告别传统叙事逻辑,走向差异化、良性竞争的一个新起点。

申能财险获工商核准

地方国资强势加码保险业,成影响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近期,“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工商核准,这家新公司的控股股东正是上海知名国企“申能集团”。其成立于1996年,是由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在电力、燃气、金融、线缆、氢能、环保等领域均有涉足。

申能集团另外一个为业界所熟知的身份,是太保集团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4.05%。

2022年以来,保险业共发生超50余次股权变动,众多保险公司民营股东萌生退意,选择减持或者退出,反倒是国有资本,尤其是地方国有资本却在选择逆势加码,正逐步加大对于地方系险企的控制力度。

在寿险领域,这样的案例有很多,中韩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寿、国宝人寿、中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在最近的增资引战中都出现了地方国资持股比例扩大的情形。

而在财险领域,也有类似案例,如复星系拟转让永安财险24%%股权,接手方正是陕西国资。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势必会在险企发展以及监管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就提出地方政府要加强属地责任,压实地方政府的属地和维稳责任,及时主动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处置金融风险需要投入财务资源,《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也明确,危及区域稳定,且穷尽市场化手段、严格落实追赃挽损仍难以化解风险的,依法动用地方公共资源。

在这种新的市场形势下,地方国资加码财险业给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比亚迪收购易安,合众财迎新负责人

造车新势力深入保险业,新能源车占比不断攀升或倒逼车险市场重新洗牌

除申能财险获工商核准外,易安财险破产重组方案也已基本完成。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将全资控股易安财险,比亚迪也公开回应称:“收购易安事宜仍在进行中”。据了解,比亚迪正式接手易安财险后,将会向银保监会申请车险方面经营资质,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保险业务。

在收购易安财险之前,比亚迪甚至注册了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尚不具备保险经纪业务资质)。

此外,1月29日,另外一家造车新势力吉利参股的合众财险也发布重磅公告,揭开人事调整面纱。原总经理吴逖辞职,周玮出任临时负责人。后者曾任亚太财险总裁助理、总精算师。

合众财险成立于2015年,2020年末,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受让其33.3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于2021年3月正式获批。合众财险摇身一变,成为造车新势力旗下财险公司。

不只比亚迪、吉利,事实上,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热销,新能源车企均看中了车险市场,纷纷布局保险业。到了2022年,新能源车企加码保险业更是掀起一股小高潮:6月份,理想汽车成功收购银建保险经纪公司;12月,蔚来也达成夙愿,成功收购汇鼎保险经纪;蔚来、宝马也先后完成保险经纪的工商注册。更早之前,东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特斯拉、长城、奔驰等车企也都成功入局保险行业。

目前来看,这些造车新势力在保险业的市场份额还远远不足以改变格局,但其带来的想象空间却是巨大的,他们掌握着关于汽车行驶的核心数据,未来在车险定价方面将具备显著优势。且这种优势将伴随新能源汽车占比的快速提高而变得更加显著。

而中国恰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同比增长67.13%。

以车险作为主要业务的大多数保险公司们,真的都做好迎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准备了吗?

三星财险、现代财险双双换将

“互联网巨头+保险”故事未完待续,市场期待下一个搅局者

近段时间以来,腾讯收购的三星财险,滴滴、联想参股的现代财险先后传来新的人事动向。平安健康险总经理李浩加入三星财险,拟任总经理一职;蒋新伟辞任现代财险总经理,由现代财险副总经理金兑勋出任临时负责人。

近年来,互联网势力对财险公司尤为热爱,渴望借助自身的流量优势,再造一个新众安。于是先有蚂蚁金服控股国泰财险,后有京东入股安联财险,以及近两年的滴滴、联想入股现代财险,腾讯入股三星财险等。

必须看到,部分险企在互联网巨头入主后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典型当如国泰财险,2018年-2021年,其保险业务收入逐渐飙涨,分别达到38.38亿元、48.23亿元、60.32亿元、48.86亿元,同时快速扭亏为盈,净利润分别为-0.5亿元、0.05亿元、0.62亿元、1.11亿元,连创新高。

不过与成立第4年即成功登陆港股的众安保险相比,这些险企发展的速度终究是慢了。

未来,三星财险、现代财险等能否依托互联网巨头的资源优势成为第二个众安、第三个众安,仍需进一步观察。

融通财险成立一周年

那些巨无霸央企背景的财险公司们,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除了互联网势力、车企背景的财险公司,这些年也有多家依托巨无霸央企(组织、政府部门)背景成立的财产险企(再保险企),例如,依托财政部的中国农业再保险、依托巨无霸央企融通集团的融通财险,依托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等等。

其中,融通财险,刚刚迎来成立一周年纪念日。融通财险依托于融通集团这棵大树,而后者是由中央管理的商业类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主要管理经营解放军移交的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经营性资产及物业和农场等,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央企。

事实证明,股东实力雄厚的财产险企往往活得会很滋润,例如融通财险,成立首年便实现了盈利。其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全年保险业务收入4.6亿元,净利润为1435万元。

此前,市场上其实就已经存在很多类似的“富二代险企”,背靠国家电网的英大财险、中国华能旗下的永诚财险、南方电网旗下的鼎和财险、中石油集团旗下的中石油专属自保、中国铁路旗下的中铁自保、远洋海运旗下的中远海运自保等等,都是典型,且经营业绩均不俗,是典型的“小而美”。

如今,更多的依托于巨无霸央企(组织、部门)的财险公司开始出现了,这或许也在揭示着,监管思路已经开始发生改变:让真正的有实力、有资源的企业更多介入财险业,让更多中小险企凭借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上生存下来。而这正是国内财险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来源:慧保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