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集中度不斷下滑的人身險市場,競爭同樣激烈的財產險市場卻一直是“馬太效應”的代名詞,強者恆強、階層固化是它帶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

在分析財險市場時,人們習慣將其劃分爲:第一梯隊險企、第二梯隊險企以及其他險企。第一梯隊險企單指年度保費規模超千億的人保財險、平安產險以及太保產險;第二梯隊則多指保費規模不足千億,但高於百億的險企,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大地保險、陽光產險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他險企,則指那些規模保費不足百億,甚至比不上第二梯隊險企零頭的中小險企們。

財產險長期固守着這樣的市場格局,十幾年來,真正稱得上“破局者”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國壽財險,憑藉國壽壽險的豐厚資源迅速崛起,佔據第二梯隊榜首;另一個是衆安保險,憑藉國內首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的身份,搶得時代紅利,躋身第二梯隊。

人們期待着財產險市場下一個“破局者”的出現,徹底打破這僵化的格局,改寫這贏者通喫的歷史,而近期的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天或許不再遙遠。

新的資本勢力正在紛紛佈局保險業,他們以不同以往的姿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爲未來的財險業發展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

或許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仍無法超越第一梯隊,甚至第二梯隊險企,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新的視角會帶來新的模式,最終會成長爲新的看點,成爲推動財險市場徹底告別傳統敘事邏輯,走向差異化、良性競爭的一個新起點。

申能財險獲工商覈准

地方國資強勢加碼保險業,成影響市場格局的重要變量

近期,“申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工商覈准,這家新公司的控股股東正是上海知名國企“申能集團”。其成立於1996年,是由上海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集團,在電力、燃氣、金融、線纜、氫能、環保等領域均有涉足。

申能集團另外一個爲業界所熟知的身份,是太保集團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14.05%。

2022年以來,保險業共發生超50餘次股權變動,衆多保險公司民營股東萌生退意,選擇減持或者退出,反倒是國有資本,尤其是地方國有資本卻在選擇逆勢加碼,正逐步加大對於地方系險企的控制力度。

在壽險領域,這樣的案例有很多,中韓人壽、橫琴人壽、華貴人壽、國寶人壽、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在最近的增資引戰中都出現了地方國資持股比例擴大的情形。

而在財險領域,也有類似案例,如復星系擬轉讓永安財險24%%股權,接手方正是陝西國資。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着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勢必會在險企發展以及監管中發揮更大作用。例如《金融穩定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就提出地方政府要加強屬地責任,壓實地方政府的屬地和維穩責任,及時主動化解區域金融風險。處置金融風險需要投入財務資源,《金融穩定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也明確,危及區域穩定,且窮盡市場化手段、嚴格落實追贓挽損仍難以化解風險的,依法動用地方公共資源。

在這種新的市場形勢下,地方國資加碼財險業給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比亞迪收購易安,合衆財迎新負責人

造車新勢力深入保險業,新能源車佔比不斷攀升或倒逼車險市場重新洗牌

除申能財險獲工商覈准外,易安財險破產重組方案也已基本完成。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將全資控股易安財險,比亞迪也公開回應稱:“收購易安事宜仍在進行中”。據瞭解,比亞迪正式接手易安財險後,將會向銀保監會申請車險方面經營資質,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保險業務。

在收購易安財險之前,比亞迪甚至註冊了比亞迪保險經紀公司(尚不具備保險經紀業務資質)。

此外,1月29日,另外一家造車新勢力吉利參股的合衆財險也發佈重磅公告,揭開人事調整面紗。原總經理吳逖辭職,周瑋出任臨時負責人。後者曾任亞太財險總裁助理、總精算師。

合衆財險成立於2015年,2020年末,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受讓其33.33%股權,成爲第二大股東,並於2021年3月正式獲批。合衆財險搖身一變,成爲造車新勢力旗下財險公司。

不只比亞迪、吉利,事實上,近年來,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熱銷,新能源車企均看中了車險市場,紛紛佈局保險業。到了2022年,新能源車企加碼保險業更是掀起一股小高潮:6月份,理想汽車成功收購銀建保險經紀公司;12月,蔚來也達成夙願,成功收購匯鼎保險經紀;蔚來、寶馬也先後完成保險經紀的工商註冊。更早之前,東汽集團、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北汽集團、特斯拉、長城、奔馳等車企也都成功入局保險行業。

目前來看,這些造車新勢力在保險業的市場份額還遠遠不足以改變格局,但其帶來的想象空間卻是巨大的,他們掌握着關於汽車行駛的核心數據,未來在車險定價方面將具備顯著優勢。且這種優勢將伴隨新能源汽車佔比的快速提高而變得更加顯著。

而中國恰恰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市場。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佔汽車總量的4.10%,同比增長67.13%。

以車險作爲主要業務的大多數保險公司們,真的都做好迎接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準備了嗎?

三星財險、現代財險雙雙換將

“互聯網巨頭+保險”故事未完待續,市場期待下一個攪局者

近段時間以來,騰訊收購的三星財險,滴滴、聯想參股的現代財險先後傳來新的人事動向。平安健康險總經理李浩加入三星財險,擬任總經理一職;蔣新偉辭任現代財險總經理,由現代財險副總經理金兌勳出任臨時負責人。

近年來,互聯網勢力對財險公司尤爲熱愛,渴望藉助自身的流量優勢,再造一個新衆安。於是先有螞蟻金服控股國泰財險,後有京東入股安聯財險,以及近兩年的滴滴、聯想入股現代財險,騰訊入股三星財險等。

必須看到,部分險企在互聯網巨頭入主後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典型當如國泰財險,2018年-2021年,其保險業務收入逐漸飆漲,分別達到38.38億元、48.23億元、60.32億元、48.86億元,同時快速扭虧爲盈,淨利潤分別爲-0.5億元、0.05億元、0.62億元、1.11億元,連創新高。

不過與成立第4年即成功登陸港股的衆安保險相比,這些險企發展的速度終究是慢了。

未來,三星財險、現代財險等能否依託互聯網巨頭的資源優勢成爲第二個衆安、第三個衆安,仍需進一步觀察。

融通財險成立一週年

那些巨無霸央企背景的財險公司們,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除了互聯網勢力、車企背景的財險公司,這些年也有多家依託巨無霸央企(組織、政府部門)背景成立的財產險企(再保險企),例如,依託財政部的中國農業再保險、依託巨無霸央企融通集團的融通財險,依託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的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等等。

其中,融通財險,剛剛迎來成立一週年紀念日。融通財險依託於融通集團這棵大樹,而後者是由中央管理的商業類國有獨資公司,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主要管理經營解放軍移交的全國範圍內的所有經營性資產及物業和農場等,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央企。

事實證明,股東實力雄厚的財產險企往往活得會很滋潤,例如融通財險,成立首年便實現了盈利。其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全年保險業務收入4.6億元,淨利潤爲1435萬元。

此前,市場上其實就已經存在很多類似的“富二代險企”,背靠國家電網的英大財險、中國華能旗下的永誠財險、南方電網旗下的鼎和財險、中石油集團旗下的中石油專屬自保、中國鐵路旗下的中鐵自保、遠洋海運旗下的中遠海運自保等等,都是典型,且經營業績均不俗,是典型的“小而美”。

如今,更多的依託於巨無霸央企(組織、部門)的財險公司開始出現了,這或許也在揭示着,監管思路已經開始發生改變:讓真正的有實力、有資源的企業更多介入財險業,讓更多中小險企憑藉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在市場上生存下來。而這正是國內財險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來源:慧保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