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发布的通知,自2023年2月1日起,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此,持续多年的注册制改革迎来关键性里程碑。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本次改革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改进主板交易制度。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

自1990年A股市场启程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近年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更是全面提速。而注册制毫无疑问是本轮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从2018年11月科创板注册制“试点”,2019年起更是陆续经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水,再到如今资本市场正式迎来全面实行注册制,随着这些重大改革相继成功落地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也已经基本落成,并得到了市场的充分检验。可以看到,发行、上市、交易、持续监管等基础制度,如今都在不断实现体系化改善的过程之中。

如今,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看起来这似乎只是资本市场进入方式的一次转变,但恰恰这一扇大门,在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角色。

应该说,在一定历史阶段,受限于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较短、配套监管不够完善等因素,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上市发行核准制度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在中国资本市场走过初创期过程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需看到,与核准制并存的,是壳资源炒作、上市难、IPO屡屡出现“堰塞湖”等多重问题,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有限的资本市场容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发挥。

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但以往受限于资本市场的高门槛,很多有成长价值的市场主体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还可能与资本市场失之交臂,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反过来也使得A股市场往往遭遇缺乏优质成长性投资标的的质疑。

如今,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以往存在的门槛被拆除,对于广大市场主体来说,这一刻的到来,意味着之前受限制的资本市场大门被完全打开,也意味着市场主体站在了一条更为公平公开的起跑线之上。谁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考验的将是公司的真正硬实力,而不是讲故事的炫技。

在未来,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都能够在对应的资本市场板块中找到自己的融资支持。可以预期的是,在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交投更为活跃,而资金流通更为顺畅的金融体系,将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丰沛的能量支持。

当然,也需看到,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并不意味着改革的停止,资本市场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依然是一个长期工程。相比成熟资本市场百年发展经验,我们依然还需要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和生态,更好发挥资本形成和资源配置功能。从横向来看,未来同样更需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推动沪伦通机制拓展优化,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双向开放,丰富国际化品种供给,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

编辑/迟道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