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

 2022年,國內泛ESG主題基金的數量創新高。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表示,基金產品在資產配置上的評價標準各不相同,缺乏較爲科學、可靠的負面篩選機制,“漂ESG”基金產品時有出現。

點評:與綠色金融發展初期出現“漂綠”“洗綠”產品相似,一些以ESG爲名的基金並沒有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其持倉領域較爲廣泛,甚至重倉了頗有爭議的“白酒股”。這一亂象背後的主要問題在於,ESG金融產品標準體系尚不健全,各機構信息披露標準不一致。這種僞ESG基金蹭“雙碳”目標熱度的行爲,長期來看會造成市場混亂,且可能有劣幣驅逐良幣之虞。對此,一方面要通過監管和行業協會等提示風險,並適當加以懲戒,避免氾濫;另一方面要加速相關標準建設,完善信披機制,儘快堵上制度漏洞。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