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荣誉来之不易,必须靠有志者奋力争取。

最受关注的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可以说是在国际性的体育竞技场上体现。

各国的优秀运动员们个个拼尽全力,发挥水平、发扬风格,为集体争光,为国家赢得或捍卫每一份荣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为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之林争得了一席之地。

这些为国扬威的运动员中,有一个叫作"庄则栋"的乒乓球国手的名字早已载入史册。

庄则栋,世界乒坛传奇名将、中国体坛里程碑式人物,他曾经3度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该纪录至今鲜少有人打破。

他是运动员之光。

他是国人的无上骄傲。

他用"小球"打出了"大国"的雄风,用"小球运动"创造出"大国奇迹"。

这个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个人经历堪称世纪传奇。

长成国之栋梁

国之栋梁,屹立于时代之巅。

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知道:

一招鲜,吃遍天;

有特长并创造佳绩者,栋梁也。

庄则栋的运动精彩生涯和人生绚丽篇章是从其体育特长--小小的乒乓球开启的。

硝烟未尽的1940年8月25日,他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普通人家。

时局不安,幸好他与家人克服种种困难,迎来了好日子。

生活不易,居所不定,但他自幼养成的爱好--乒乓球运动却一直未变。

10岁左右,他就开始练习打乒乓球,14岁的时候加入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校乒乓球小组。

15岁时,他在全北京的市少年乒乓球赛上一鸣惊人,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1957年(另一说法是1958年),17岁的他作为种子选手入选入了北京市队,同年就作为主力队员参加国家赛。

在这年举办的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与队友配合默契,以高水平发挥,获得混合双打冠军。

这个时候的庄则栋不仅身体素质优良,而且经过长年刻苦地训练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技术--直拍中近台两面快攻打法。

这种速度快而稳的打法,一度让他所向披靡。

一切都是顺风顺水。1958年年底(另一说法是1959年初),表现优异的庄则栋入选了国家青年乒乓球队。

在国青队中,他如鱼得水,继续表现出相当拔尖的竞技状态。

1959年末,年仅19岁的他参加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赛,一举夺魁,顺利拿下男子单打冠军。同时,他与同伴一道夺得男子团体和男子双打冠军,个人捧回三块沉甸甸的金牌,由此品尝到人生中的第一次当上国际体育赢家的幸福滋味。

此后的几年,他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一股势不可挡的旋风,开创了"庄则栋时代":

在1961年举办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勇夺三金--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季军(与李富荣合作)、男子团体冠军(与国乒队队员一道);

在1963年举办的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好事成双--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团体冠军(与国乒队队员一道);

在1965年举办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取得了三金一铜的优异成绩--获男子单打冠军和男子双打(与徐寅生合作)冠军、男子团体冠军(与国乒队队员一道)、混合双打第三名(与梁丽珍合作)。

作为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他在25岁时就已经问鼎并登上体育巅峰,一人三次蝉联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与男子团体冠军,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乒坛王子"、"乒界栋梁"。

庄则栋在艰难岁月中踏足乒乓之路,以"敢打,敢想,敢拼"的乒乓精神激励了当时一代人的创业激情。

闪耀乒坛外交

如果说,乒乓球技术让他扬名体坛,那么可以说,乒乓球友谊交流则让他出圈,扬名世界。

机遇来的时候,庄则栋显然准备好了。

一九七一年四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他作为中国国家队队员参加了这国际顶级赛事。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不仅在赛场上继续闪光,而且在场外制造高光引发轰动。

在数天的比赛中,31岁的他身为头部选手,虽然已过巅峰状态,仍然通过奋力拼搏,不但和队友梁戈亮共同获得一个来之不易的男子双打亚军,还与国家队队友一起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再度唱响国歌,为国争光。

场内用成绩说话,场外用情商开道。

在这一届世乒赛期间,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竟然酝酿出了一件不容小觑的"大事"。

当时,各国运动员需要乘坐各自所在国家队的专车在酒店与赛场穿梭。有一次,来自美国队的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班车,当时场面很尴尬。

面对"搭错车"的科恩,庄则栋冒着极大的风险,主动上前,勇敢地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

这一发生在两个国家运动员间的极不平常的友好举动,被眼光敏锐的各国记者纷纷拍照并重点报道,很快放大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运动员也是普通人,作为普通人邂逅另一个普通人,结交朋友,看似很平常。

但是,这一大胆接触而交友的事情在当时的形势下,毕竟于尚未"握手"的两个国家间不是平平无奇的存在,自然惊动了上面。

得知庄则栋与科恩"礼尚往来"之后,首长对其表扬一番,誉为"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政治头脑",并赞之"小球转动了大球"。

随后,上面非常重视这一情况,随即马上拍板决定,邀请对方乒乓球队访华,之后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不仅同美国球员比赛,并受到了领导人接见。

这就是美名远播的"乒乓外交"。

民间交往推动国家往来,小球由东半球打到西半球,成为大国外交佳话的'媒介',并顺应潮流与时代发展推开了两国友好的大门。

在这一"破冰之旅"中,庄则栋作为体坛名人为国际和平与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跃上而后回归

为国争光的人,会被国家所推崇。

由于在乒乓球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庄则栋获得了接踵而至的荣誉。

20岁的时候,他就获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运动健将"荣誉称号;而后他又相继在21岁、23岁、25时三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由国家体委颁发);24岁时,他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在35岁时继续当选为第四届人大代表。

1973年9月初,由于其取得的突出成就,时年33岁的他被国际乒联特别授予圣·勃莱德杯。

同样在这一年,33岁的他当选为中央委员,接受一个属于体育运动员的至高社会荣誉。

一年后,年仅34岁的庄则栋受命出任当时的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正部级职位),并担任了两年多时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正部级领导之一。

36岁之后,因为自己的错位,他从上跃的人生路上转身,回归到自己乐此不疲的体育事业中。

作为一个出色的乒乓球运动员,技高则教成为了一种宿命,他也顺应并步入了这种轨迹。

44岁时,他到北京市少年宫当了一名国球教练,之后数年间一直默默耕耘,发掘、选拔并培养了一批有潜质的苗子。

60岁以后,他的事业进一步拓展,先是在山东济南创办乒乓球学校并亲任校长,后又在多地成立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多个乒乓球俱乐部,并在北京办起信息咨询中心和文化公司,逐渐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经营有道,步步为营。

67岁那年6月,壮心不已的他仍然担负重任,欣然受聘为中国明星乒乓球队总教练,可谓是"宝刀未老"。

73岁的时候,这位为乒乓球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宿将不幸离世,带走了他的传奇人生。

他的传奇和荣耀,既有在赛场中实战拼来的世界冠军炼成记,也有叱咤风云的"小球外交"之旅。

作为一座永恒丰碑,他为国作为的奋斗精神不会湮灭,当被铭记。

(完)

参考资料:

1、博雅人物网> 江苏省 > 扬州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