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日訊 兔年春節的年味猶濃,武漢地鐵12號線的建設已開足馬力,春節期間,近200名施工人員“護駕”兩臺超大直徑盾構機。作爲武漢首條地鐵環線,12號線在相距18公里的長江江底兩次穿越,盾構機如兩條蛟龍深入地下40米,以每天4—6米的速度穿越長江江底。

國博中心南站至凌吳村站越江區間,下部結構已初步完成的隧道內部。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越江區間,下部結構已初步完成的隧道內部。兩側密集的管道爲盾構機掘進提供必需的液體和氣體。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2月1日,白沙洲長江大橋下游約1公里處的江底,正在掘進的“江城先鋒號”盾構機距離始發的國博中心南站已有868米,距離終點凌吳村站還有2506米。

開挖直徑達12.56米的“江城先鋒號”在武漢生產組裝並投入使用,實現了武漢在地鐵超大直徑隧道施工中採用國產盾構機“零的突破”。這臺盾構機總功率約7000千瓦,與和諧號動車組的總功率相當,整機最大推力約16000噸,約相當於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15倍,刀盤開挖斷面面積是常規地鐵隧道的4倍。盾構機整機重2900噸,總長105米,是名副其實的“基建蛟龍”。由於智能化程度高,只需15人就能操作這條“蛟龍”,是早期盾構機操作人數的一半。

“江城先鋒號”盾構機操作員正在遙控管片拼裝機拼裝隧道管片。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江城先鋒號”盾構機控制室內,操作人員實時監控並調整盾構機掘進姿態。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與此同時,約18公里外的長江下游江底,“江城先鋒號”的“兄弟”——“江城卓越號”也在奮力向前開挖,它從科普公園站始發,已掘進780米。

約4層樓高的盾構機內,10多名施工人員各司其職,緊張忙碌着。有的在連接泥漿循環管道,有的在遙控拼裝機拼裝隧道管片,有的在檢查推進油缸的液壓管線,有的在更換磨損的刀具……盾構機的身後,下部結構已初步完成的隧道一環一環“吐”了出來,形成一條泛着灰色光澤的“時光隧道”。據瞭解,這一越江區間全長4012米,其中穿越長江段約2160米,是目前國內穿越長江的最長地鐵隧道。

“江城卓越號”盾構機操作員正在遙控管片拼裝機拼裝隧道管片。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工程師在檢查盾構機推進油缸。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建成通車後,市民過長江最快不超過5分鐘。爲了這5分鐘,盾構機需要掘進700多天。”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項目經理朱藝介紹,穿越長江是項目施工最大的難點。

截至目前,共有14臺盾構機進入地鐵12號線建設工地,其中9臺正在掘進,5臺即將完成組裝調試。目前全線已有6座車站主體結構完工,25座車站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隧道下部預製箱涵和現澆結構也在同步施工。長江日報記者 李永剛 攝

隨着盾構機不斷向前掘進,下部結構已初步完成的隧道從盾構機尾部一環一環“吐”了出來。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地鐵12號線全長59.9公里,設站37座,串聯武漢三鎮,兩次穿越長江,一次穿越漢江,經過7箇中心城區,與18條線路可實現換乘。

據瞭解,自2012年首條地鐵開通運營以來,10年間,武漢地鐵線路已增至11條,運營里程460公里,四穿長江、兩穿漢江,過江客流分擔率超過60%。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通訊員曾斯 袁永華 攝影報道)

【編輯:王戎飛】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