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部分企業,營銷是做給消費者看的,公關是做給自己看的。

營銷話術,消費者看了會買;

公關話術,大衆看了會吐。

TM誰啊,突破壁壘、創造革新、開拓藍海、改變行業、造福人民、保衛地球……

送個解決方案,寫好軟文,改成競爭對手的名字,看完不長針眼不泛噁心不罵街,再給出去。

02

大部分企業,知道自己有什麼產品,不知道自己是傢什麼企業。

產品怎麼樣,不等於企業怎麼樣。

營銷定位,不等於品牌定位,離企業調性更是十萬八千里。

同樣是賣5塊錢一雙的看着還行的拖鞋,可以是一家搗鼓出什麼神奇新材料把成本打下來的企業,也可以是一家不給員工加社保、做樣子貨混口飯喫的企業,還可以是擁有絕對渠道優勢、瘋狂跑量的企業,甚至可以是一家拿了投資人的錢出來撒幣、號稱先用補貼佔領市場後面什麼都會有的企業。

公關傳遞信息的側重不在於產品,而是企業爲什麼要做這樣的產品、能做這樣的產品。

03

大部分企業,也就講講場面上的話,缺乏核心邏輯。

沒想清楚自己是誰,爲什麼要做這些,就沒有基本參照物。

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就是一筆糊塗賬,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

對外呈現的整體信息,不夠聚攏,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公衆不會自己去把企業信息巴拉到一塊兒,在總結出1234567,還盡往你要想的方向去努力。

更要命的是,聚攏可能還不如不聚攏。一旦聚攏,就會有前後矛盾、錯漏百出的狀況。俗稱,打臉。

04

大部分企業,把自家一點點事情,都當作大事。

不是做了公益、發了新品、請了大V,就一定會有報道的。你眼中的大事,在媒體眼中可能屁都不是。

如果想要的是“新聞”,不是廣告,那就客觀判斷是否具備新聞性,新聞性不夠的情況下判斷是否有辦法找到不同切入點補足新聞性。

05

大部分企業,也不明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道理。

假設,企業正面信息的傳播力不到企業負面信息的1%。總有企業跟我說“發正面也沒什麼效果”,作爲化學系畢業的,我先問問,什麼正面,總量多少,週期多長,濃度多高?觸發了自傳播嗎?輿情反饋怎樣?

你就做了30個仰臥起坐,然後說對練腹肌沒什麼效果,瑜伽墊聽了都想卷死你。

還沒傳播起來,談什麼效果?

先要想盡一切辦法,發出去,持續地發,準確地發,足量地發。

06

大部分企業,使用第三方渠道,生怕別人不知道是花錢買的一樣。

把軟文當廣告投,恨不得把二維碼都帶上直接跳轉購物車。

用第三方,難道不是想讓這篇內容看上去像是第三方的獨立看法,而不是企業自己在嗶嗶麼?

這種比硬廣還硬的軟文,除了拉動內需和把發佈內容截圖放在彙報裏,我實在看不出還有別的什麼作用。

哦,還有,大V會知道這家是個冤大頭,什麼都不懂。

07

大部分企業,花了錢就拿自己當大爺。

自媒體行業發展起來之後,很多做了幾個月賬號採買的人,都說自己是做PR的。這真的是很大誤會。

記住,PR從來不是花錢做關係,而是做關係的時候要花錢。

兩者完全不同。不能理解這點,那就是PR的門檻都沒踩到。

關係建立、維護的過程,依靠的是溝通,也就是有效信息的傳遞。最終,面對原本不同傾向性的公衆,減少原本的惡意,增加原本的善意,消除原本的無感。黑轉路,路轉粉,粉轉死忠粉。

花錢耍威風的太多了。也不是不可以威風,但真不是你這點錢。

08

大部分企業,對於效果的認定,只有賣貨。

做公關,最終目的肯定也是賣貨,而且還想賣得更久,賣得更貴。但,一時半刻弄不出來。

有直接轉化的,就是好。明天就能轉化的,比一個禮拜的好;一個禮拜就能轉化的,比一個月的好。

提個方案,說明品牌建設和公共關係建立起碼半年以上,老闆會覺得“這個好,這個就是我需要的”的概率,比彩票還低。

09

大部分企業,什麼都想要。

品效合一,跟智勇雙全、才貌雙全一樣,不是沒有這樣的人,而是想沒想過憑什麼被你得着?

我如果想招聰明勤奮負責還不頂嘴的員工,最好一個月6000塊就能來。那我肯定有大病。

想想自己的產品,扭頭瞅瞅坐在旁邊的同事,再打開流程看一眼剛剛批下來的預算,能把最緊迫的那個部分分辨出來,並且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人要有夢想,不是妄想,更不是幻想。

10

大部分企業,對於自己和環境的改變,不夠敏感。

以前可以,不等於以後可以。

上次可以,不等於這次可以。

別人家可以,不等於你家可以。

企業自身市場佔有率、行業代表性、用戶好感度,公衆關注度的改變,以及整個大環境上敏感話題熱度、消費力、政策傾向的改變,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輿情氛圍。

必須綜合判定各種改變,做出策略調整,然後執行。

11

大部分企業,不理解信息的公開性。

海王會對每個人私下說“某某某,我愛你”,但永遠不能公開說“某某某,我愛你”。

銷售、商務、客服,都有一定的“看人下菜”的可能性。

公關沒有這種操作。公關發佈的每一句話,都要以能夠完全公開爲前提。

你不可能回覆兩家媒體不同的答案,因爲兩家媒體都會把你的回答發出來。

公開信息,必須得是敞亮的、嚴絲合縫的、經得起推敲的。羣衆在抵抗謠言方面有時顯得不怎麼靈光,但在挖祖墳刨個底兒掉這件事上,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12

大部分企業,只說自己想說的,也不管別人要不要聽。

企業說自己想說的,是權利。這點沒有歧義。

問題在於,你說的如果是公衆不在意的,有接受難度的,甚至會更反感的,還堅持要說,那麼結果必然不太美好。

不要妄想教育公衆。一家連公衆聽到傳播內容之後會有什麼反應都預判不了的企業,教育公衆的後果通常是被公衆教育。

以及,說別人要聽的,也不等於諂媚和跪下。一家無法在滿足期待和無底線迎合之間找到切入點的企業,也儘量不要多想別的了。

13

大部分企業,在危機已經爆發之後,纔想起來要做公關。

而且,還不是爆發初期,非得一發不可收拾之後纔想起來需要找人。我們遇到過人都已經在拘留所了,問我怎麼處理。

晚了。這個時候,就是已經全身擴散的癌症晚期。醫療能做的就是打止痛針減輕痛苦,以及冒風險進行對身體有其他損害的治療。

多活一天是一天。

還想怎樣?

14

大部分企業,沒出事情,不是做對了什麼,甚至也不是運氣好。

純粹不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在公關”(ID:justPRit),作者:姚素馨,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