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

假期裏,家長們對孩子的照顧和引導更要上心。最近,海口的蘇女士突然發現自己一張銀行卡內的幾萬元存款,莫名縮水成了幾千塊。而她一追查,問題竟是出在自家孩子身上。

當事人 蘇女士:原來我的存款是有3萬多,後面一發現才剩下6千來塊錢,所以我一看了一下交易的流水賬,全部都是支付的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去了。

蘇女士說,自己通過查詢銀行卡流水發現,從去年的12月底到今年1月25號之間,她的這張中國銀行銀行卡分多次,通過微信支付的形式,共計向這個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了7萬餘元的金額。可是,相關的微信支付記錄和銀行短信,她全都沒收到。在追查這家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些經營項目後,蘇女士將疑點鎖定在了12歲的兒子小陳身上。而一切很快水落石出。

蘇女士的兒子 小陳:就點擊這個充值,然後就輸入老媽的密碼,就充出去了(記者:你是怎麼知道你媽媽密碼的?)老媽帶我出去買東西之後,我就無意間看到了,就記下 (記者:充了多少次)太多了,記不清。

蘇女士的兒子小陳給我們演示的充值軟件是一款名叫《逃跑吧!少年》的手機遊戲,運營公司就是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小陳告訴記者,他從2022年初開始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玩這款遊戲,起初只是休閒一下,直到後來他聽說了一種用小號充錢養大號的玩法,便動起了心思。

蘇女士的兒子 小陳:用小號來養大號,就是在這個號裏面充錢,然後送那個禮物,這個禮物值多少,你就可以去這裏面兌換,兌換一些鑽石,然後我就是在這裏充錢,買那個火箭送給我那個大號,就換成鑽石以後,在大號裏面抽這個皮膚 。

小陳說,他的兩個遊戲賬號分別是偷偷用父親和哥哥的身份信息進行的實名認證,並且在每次充值後,小陳都會刪除微信交易記錄以及銀行交易短信。

在發現小陳的這種行爲後,蘇女士也查詢了自己的其他銀行卡交易流水,發現從去年的12月底到今年1月25號之間,小陳通過微信支付,從她的儲蓄卡、信用卡等多張銀行卡合計充值金額達82447元。

事發後,蘇女士對孩子進行了教育,小陳也對自己的行爲感到懊悔,同時蘇女士也向該遊戲公司提出了退款申請。採訪中,記者也撥通了該公司客服電話進一步諮詢。

廣東歡太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那我需要再次幫您反饋客服經理,到時經理會聯繫你們這邊的,客服經理在48小時之內去聯繫你。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該公司仍未與記者取得聯繫。

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需關注

律師建議通過訴訟追回款項

12歲的孩子,按理說應該懂得了一些道理。那麼,從青少年心理學角度分析,是什麼讓小陳如此爲一款遊戲花那麼多錢;從法律角度來說,小陳的母親又該如何要回這筆錢呢?來聽專業人士的分析和建議。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丁芳:實際上他剛好是進入青春期,因爲青春期的孩子,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他就希望去得到一些權力,掌控感,或者是認同。

心理諮詢師表示,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非常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掌控慾望得到滿足,遊戲的出現讓這些孩子們能夠在遊戲世界掌控自己的虛擬生活,久而久之孩子們更加希望在遊戲中投入時間,甚至花費金錢。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丁芳:在這個遊戲世界裏面,他就能夠一無所攬的,就一下子就獲得到了(掌控感) 甚至包括說用錢,他還能夠去消除掉這個記錄,那他會覺得我跟媽媽之間的戰爭,是不是就是我贏了。

心理諮詢師建議,要避免孩子通過與父母對抗等方式獲得掌控欲,家長應在平時多注重與孩子的日常交流,通過幫助其解決日常小事,使孩子獲得滿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丁芳:多問一下孩子今天有發生什麼,我們用一些半開放式的問題 去跟孩子有一個互動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有一些他的疑惑,那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就可以從這樣一個角度去切入,去引導孩子,去建立他的一個三觀 。

那麼,在小陳的這起遊戲充值事件中,他充值8萬餘元的行爲,法律上是如何界定,他的父母是否能依法追回呢?律師也進行了解答。

律師 李宇喆:關於《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有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裏面,都有明確的規定,那麼像他這樣單次充值是不可以超過50元人民幣的,每次充值的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因爲像他這樣8週歲以上(18週歲以下)是屬於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他所籤的這個合同,都是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 需要經過監護人去追認,監護人如果認可就繼續執行,如果說監護人追認的話他不同意,那麼就是無效合同。

律師建議,如對方公司拒絕退款,蘇女士可以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