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

“糖尿病控制是一件需要每个小时、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一年持续不断努力做的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将通过把更好的创新药物引进中国或者自主研发新药,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临床预后,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糖尿病治疗,不仅仅是血糖达标

我国有约1.41亿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血糖达标率、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可减少个人、家庭、社会的疾病和经济负担,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意义重大。

血糖达标已成为临床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指标,与此同时,因药物使用而产生的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也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2004年纪立农教授首次提出了“安全达标”概念——即以安全为前提,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控制好血糖。谈及这个概念,他表示:“如果一味地追求血糖达标,可能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因此,胰岛素治疗不仅仅是血糖控制达标,还要保持血糖达标和低血糖发生风险之间的平衡。”

中国是预混胰岛素大国,目前仍有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预混胰岛素为胰岛素起始治疗甚至是强化治疗的手段,这一选择可兼顾空腹与餐后血糖,但传统的预混胰岛素中含中效胰岛素,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

理论上如果方案合适且调整剂量及时,基础胰岛素严格控制空腹血糖的策略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得到显著改善,且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比预混胰岛素治疗低,但实际上的治疗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纪立农教授表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HbA1c水平较高是空腹和餐后血糖过高共同造成,因此治疗策略上需要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研究证实,基础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复方制剂中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GLP-1 RA控制餐后血糖,控糖效果更好;同时相较预混胰岛素,复方制剂更安全,低血糖风险更小,并且减少单独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体重增加。这种兼顾血糖全面改善、低血糖风险和不增加体重的复合终点达标即为‘优质达标’。”

优质达标,中国患者迎“专属”方案

“虽然胰岛素应用有百余年,但目前仍存在非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研发更多创新制剂。”纪立农教授表示,“比如基础胰岛素和GLP-1 RA复方制剂,机制互补,有望实现理想血糖控制,同时低血糖发生和体重增加的风险小,为‘优质达标’提供了更适宜的治疗方案。”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了该治疗方案将优质达标目标实现的可能。

不同于欧美国家推出的2:1和3:1注射笔(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的比例),为中国患者量身定制的甘精胰岛素与利司那肽的优势配比(1IU:1ug与2IU:1ug),可以充分发挥双组分效用,增效减负,帮助患者实现良好的起始治疗体验与全病程管理。

纪立农教授表示,“当起始剂量为10 IU(甘精胰岛素)时,1:1注射笔可以提供利司那肽有效剂量10 μg(微克);当剂量达到20IU时,可以提供利司那肽最大维持剂量20 μg,这个比例更适合大部分中国人群进行起始治疗。而2:1注射笔则是针对胰岛β细胞功能更差,对胰岛素需求量更大的患者群体。”

“联系近期研究,以常见的基础胰岛素治疗为例,若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为4.4~7.0mmol/L,基础胰岛素剂量调整至约20IU即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如想进一步通过降低空腹血糖来提高HbA1c达标的机会,则需要进一步增加基础胰岛素的剂量,低血糖风险相应增加。”纪教授进一步说到:“而甘精胰岛素与利司那肽的配比,能够有效兼顾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控糖效果更好,同时减少单独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低血糖发生风险和体重增加,提高血糖优质达标的机会。”

“赛益宁已于今年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为广泛的患者人群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案,包括口服药控制不佳需起始注射治疗患者,GLP-1 RA治疗不满意的患者,以及基础胰岛素治疗未满足的患者等。”展望未来,纪教授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我们将有更多更好的手段助力实现同时控制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全天掌控更平稳、安全性更好,实现全面的糖尿病管理,助力‘优质达标’新高度。”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