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優必選首次提交了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國泰君安擔任保薦人。

優必選以服務機器人切入商業化市場,主打人形機器人,其中既有真人尺寸,又有小型尺寸。公司目前已經推出超50款機器人,累計售出超50萬臺。

落地應用場景上,其收入主要來自教育、物流兩大市場。2020財年、2021財年、2022財年前九個月,兩者分別佔比82.7%和1.7%、56.5%和23.3%,67.7%和9.6%,還有一部分收入主要來自消費級硬件機器人(主要爲兒童玩具和智能家居),佔比分別爲8.4%、8.3%、16.4%。

然而,優必選同樣也爲機器人行業常見的高投入、重虧損所困。招股書披露,2020財年、2021財年、2022財年前九個月,優必選營收分別爲人民幣7.4億元、8.2億元、5.3億元,淨虧爲7.1億元、9.2億元、7.8億元,虧損大於營收且連年擴大,累計鉅虧24.1億元。

同時,優必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爲44.7%、31.3%、30.7%,連續呈現下降趨勢。

股東結構上,上市以前,主要由公司核心管理層、員工激勵平臺組成一致行動方持股53.98%,爲控股股東;騰訊持股6.48%,爲第一大外部股東;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啓明創投持股5.98%,鼎暉投資持股1.78%;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國資投資基金以及科大訊飛、海爾、居然之家等企業均有參投。

有望成港股新規的首批受益者

優必選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2019年4月,優必選與中金公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計劃登陸A股。2020年11月,優必選與中金公司、股東民生證券重簽上市輔導協議。其後,中金公司2021年1月退出,民生證券輔導工作進展報告(第七版)最後一次更新停留在2022年10月11日。2023年1月,優必選正式終止輔導,擱淺A股上市計劃。

從財務數據來看,優必選在此階段選擇剎車A股,迅速轉投港股,一方面是因爲連續三年從未實現盈利,另一方面應與去年10月19日港交所計劃推出針對“無盈利、無收入”的特專科技公司新規相關。

無論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爲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爲計算依據”,或是參考港股舊規要求“最近一個財政年度盈利不低於3500萬港元,及前兩個財政年度累計不低於4500萬港元”,優必選上市都難過盈利關。

而根據港交所的《上市規則》擬新增的18C章,將針對五類特專科技公司取消了盈利的“硬門檻”,已經商業化的公司只要滿足四個條件即可註冊上市:

1. 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營收最低達到2.5億港元 (約2.1億元人民幣);

2. 上市時的最低估值達到80億港元(即通常所說的10億美元“獨角獸”);

3. 已經從事研發至少三個會計年度且研發投資至少佔到總營運開支的15%;

4. 最低第三方投資(上市前的12個月獲得至少兩名獨立投資者領投的大額融資,且所有外部投資者合計持股最低百分比在10%-20%)。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陳翊庭介紹,港交所正在加速敲定最終版本並落地,預計最快到2023年就可以見到第一批公司根據上市新規上市。

優必選目前的狀況正適配上述標準,有希望成爲首批新規受益者。

首先,優必選所從事的機器人行業正屬於港交所劃定的五類特專科技公司中的“新硬件”,後者囊括機器人與自動化、半導體、先進通信技術、電動及自動駕駛汽車、現金運輸技術、航天科技、先進製造業、量子計算、元宇宙技術。

再者,公司最新分別又在2022年5-6月、9月獲得8.9億元、16.1億元兩輪投資,均爲不同地方政府引導基金、國資基金領投,滿足最低第三方投資原則。

最後,2020財年、2021財年、2022年前九個月,優必選的研發開支分別爲4.3億元、5.2億元、3.2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約爲57.9%、63.3%、61.4%。

優必選當前正處於大規模商業化擴張的關鍵時期,目前共有1692名員工,IPO後計劃大幅招聘超1100人。另兩項營銷、行政開支分別爲3.1億元和2.1億元、3.6億元和3.3億元、2.4億元和3億元,逐年遞增且在上市後會持續加大投入。

招股書披露的風險提示,機器人全行業仍位於爬坡階段,加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人形機器人的普及和技術迭代需要消耗大量資金,優必選上市後大概率仍然需要承擔長期虧損。

多方對比之下,港股新規成爲此刻衝刺上市爲數不多的選項。

機器人能否走出“死亡谷”?

2018年9月,優必選創始人、CEO周劍接受財新採訪時表示,機器人還在啓蒙期,尚未到起步階段。然而不到五年,機器人行業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近兩年更是隨着資本助推中展現出驚人的發展速度。

IT桔子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國機器人行業投融資數據分析報告》統計,近十年中國機器人行業融資事件數量與規模整體波動上升,2021年達到頂峯,共有281起投融資事件發生,且融資規模創紀錄地突破700億元。2022年前9個月,融資數量達到175起,總規模接近300億元。2016年前歷年融資規模從未升至百億,2015年前的融資事件也一直不足百件。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安裝了51.7萬臺機器人(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比2020年的總數高出31%,總銷售額則達到155億美元。

根據波士頓諮詢預判,從2023年至2030年,全球機器人的總銷售額將從400億美元增長到1600億美元—26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酒店、送餐、回收站等服務領域,服務型機器人未來將引領機器人的普及。

然而,炒作、投資過熱的泡沫始終包裹着整個行業。以資本密集關注的的餐飲機器人爲例,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在2021年的增速一度超過110%,但規模卻非常有限,市場滲透率不高,僅爲0.84億美元。

同年10月,一家主從事送餐服務機器人的明星獨角獸普渡科技被曝裁員自救。在內部郵件中,創始人不僅反思了“盲目擴張”、“資本加持的估值虛高”等管理問題,還揭露了“商用機器人全行業幾乎都未實現盈利”這一現實。沒有公司能夠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發展仰賴資本注血。

現金流量表顯示,優必選目前經營、投資活動均爲淨流出,依靠融資補充現金流量。反映到優必選的業務上,商業化同樣難言樂觀。

機器人行業試圖推廣的“RaaS”模式(Robotics as  a Services 機器人即服務)收效甚微,生產商無法與主要客戶訂立長期合約,亦無法保證復購和升級,遇上市場同類型產品競爭激烈,廠商不得不降價促銷。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設備的收入增加部分被平均售價由2021年前9個月的每臺828元降至2022年前9個月的每臺721元。

此外,目前優必選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及產品解決方案主要還是按照客戶訂單招標採購,通常只滿足一年以上的需求,過期就需要承擔清庫存的壓力。2020財年、2022財年前9個月,優必選因產品滯銷,分別對第一版Cruzr克魯澤、人形Alpha Mini悟空機器人計提減值1258萬元、6593萬元,佔到總營收的3%、18%。

因爲客源不穩定,廠商爲獲得大訂單、留住大客戶不得不降價,或向低毛利產品線傾斜,對應使得優必選的主營業務波動不斷。以傳統優勢領域的教育機器人爲例,2020財年、2021財年、2022財年前9個月,銷售收入分別爲4億元、2.5億元、2億元,毛利潤分比爲3.1億元、2.1億元、2.1億元。

按照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機器人經歷過技術萌芽期、資本助推的期望山峯後,已經漸次進入驗證存活經營模式的“死亡谷”。優必選能否成功上市,具有行業標杆作用,值得長期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