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叶峰    

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消费、旅游全面激活。在经济复苏的预期下,A股被市场人士寄予厚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虽然兔年首个交易日高开低走,但是市场赚钱效应爆棚,两市成交额明显放大,外资基于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强烈预期,持续净流入A股。北向资金在2022年11月净买入600.95亿元,12月净买入350.13亿元。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开启了跑步入场扫货的模式,截至1月31日,净买入1412.9亿元,创单月净买入金额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资爆买背后,汇丰银行等外资席位尤其活跃。就板块来说,外资重点加仓了新能源和消费板块。

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外资爆买对A股有怎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历史数据发现,2019年初,外资抢筹超1200亿元,沪指大涨超18%,深成指大涨超30%;2020年6月,外资抢筹526亿元,次月沪指上涨10.9%,深成指大涨超13.7%。

对于外资爆买A股,星石投资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在微信中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爆买的重要驱动力就是各类稳增长政策出台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经济预测,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2%,而发达经济体2023年的经济增长将特别缓慢,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也在增加。

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表示,1月外资持续大幅增持A股,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整,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更加积极乐观。由于很多配置型机构在2022年大幅减持了中国股票持仓,近期的大幅买入是对之前仓位的回补。二是从短周期看,国内疫情在12月快速过峰,1月线下消费场景强力复苏,外资很多是基本面驱动的,经济数据的验证也是外资在开年后加速买入的重要原因。

东方马拉松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经理罗骥称,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美国加息放缓,我国经济处在复苏的首年,人民币资产在全球比价的视角下吸引力明显。后疫情时期来临,2023年春节假期前后A股和港股市场情绪高涨,整体赚钱效应较好。叠加核心资产已进入低估的区间,符合外资配置风格。人民币兑美元从2022年底到2023年1月升值较快,加速推动了外资流入。

此外,寇志伟表示,与此同时内资显得犹豫可能和仓位因素有关。一是2022年四季度A股跌幅远小于港股,公募等主流机构持仓也一直处于高位,和外资相比缺少仓位回补的空间。二是2023年春节假期前是A股历史上的交易淡季,市场成交低迷,投资者更倾向于落袋为安。国内居民存量财富规模巨大,但配置在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很低,A股市场历来都是不缺资金缺信心。如果节后一段时间市场总体向好,有比较好的赚钱效应,A股市场有望迎来内资方面的增量资金。华安合鑫基金经理林勋认为,内资对2023年的市场是比较看好的,短期犹豫不前可能是因为短期快速上涨后的休息期,并非对后市持有悲观看法。2023年市场的核心宏观主线就是中国的经济复苏。

外资偏好核心资产

对于后市,星石投资方磊告诉记者,国内经济复苏情况将是2023年股市最为重要的基本面,A股全年表现应该不错。短期来看,经济快速修复的态势可能延续,目前各地基本较为平稳地度过了新冠感染高峰期,疫情影响快速减弱,前期市场积压的需求或将进一步释放,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在持续显现,实体对于后市经济的预期也较为乐观。

北京和聚投资表示,2022年风险释放比较充分。站在当前的时间窗口,更多是结构性机会。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全球市场仍然在衰退预期里,尤其是欧美整体的衰退预期相对比较明确,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其次,一些政策的刺激可能需要时间来反映,包括消费的修复机会也需要时间印证,在2023年上半年的时间窗口里,仍然需要关注经济修复情况。

北向资金向来偏好A股的核心资产。Choice数据显示,此次北向资金重点加仓了新能源和消费板块。从沪深港通活跃成交个股来看,新能源板块中,外资重仓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长江电力等个股;消费板块中,外资重点布局了贵州茅台、中国中免、牧原股份、迈瑞医疗、康龙化成、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药明康德、五粮液等个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资爆买背后,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外资席位尤其活跃。

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投资策略总监戴旻在邮件中告诉记者,内需方面,当前较高的超额储蓄水平,以及防疫政策优化后消费倾向的显著回升,均对消费的反弹形成有力支撑。支持性政策陆续出台,利好市场信心以及经济活动的恢复。预计全年货币政策大体上继续维持宽松态势,财政方面则保持温和持续的政策支持,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可期。

外资机构威灵顿投资股票投资组合经理张博(Bo Meunier)表示,预计A股在中短期内将获得周期性支撑,看到了结构性投资机会,比如与全球能源转型相关的太阳能供应链以及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标的。此外还有医疗器械制造商,快递行业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