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張璐)北京市園林綠化工作會議2月2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北京將推進“無界公園”建設,因地制宜拆除20家公園圍欄、圍擋,增加步道、文體等便民設施。

去年北京完善公園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全齡友好公園30處,完成圍欄優化7.9萬延米。記者注意到,目前部分區已經開展了拆除圍欄的探索。朝陽區以公園開放爲起點,2022年全面推進52處城區範圍內公園開放,截至去年9月已開放公園42處,總面積828.89公頃,已拆除公園圍欄36277延米。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和慶豐公園便是52處開放公園中開放加提升的試點公園。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和慶豐公園爲帶狀公園,長度長,遊客量大,公園門區相隔較遠。公園根據實際情況,多次徵求周邊居民意見,拆除公園圍欄及大門,提升門區景觀,改造公園沿街綠地,形成城市綠道和公園步道的系統連通。

其中,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拆除公園圍欄及大門,在公園門區設計了藝術景觀、植物組團、花箱等多種入口形式,開闢出了葉脈廊架、悅享小築、繞樹廊架等可供百姓休息、閱讀、交流的休閒空間。

慶豐公園則拆除了北側靠近通惠河橋欄杆處的圍欄與原標誌牆,設置疊層種植池,裝飾京畿秦淮景觀柱,結合綠島等提升門區景觀文化內涵。

■ 解讀

北京爲何要建“無界公園”?

今年北京爲何要建設“無界公園”?20家公園如何選擇?對此,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園管理處處長彭強。

新京報:去年北京完善公園基礎設施,完成圍欄優化7.9萬延米,這些優化包括哪些內容?

彭強:去年優化的圍欄主要在公園內部,對過高過多、影響行人通行、自身存在安全隱患、樣式不適宜並和公園環境不協調、影響野生動物廊道生態系統的圍欄進行了拆減,促進內部暢通。拆減優化之後,社會反響不錯。通過“做減法”提升了服務管理質量。

同時,朝陽區、海淀區也在“減圍欄、促聯通”工作基礎上,對外圍圍欄進行拆除試點,受到市民普遍歡迎。

新京報: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具備條件的公園實施“減圍欄、促聯通”。今年20家拆除圍欄的公園更側重於公園外圍,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彭強:有的公園比較大,如果存在圍欄、入口數量少或者不合理,附近居民需要繞到門口才能進園,帶來了不便。這也不利於綠地相連,如果刺蝟等小動物遷徙,會被圍欄阻隔。拆除圍欄可以更好地讓公園綠地和山林氣息延伸到街區,爲市民遊客提供更開放共享的空間,讓美景融入城市。這也是一種管理理念創新,公園更多地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

目前,很多城市已經開展了拆除圍欄的探索,比如上海靜安雕塑公園、魯迅公園,還有杭州和成都的部分公園。

新京報:圍欄拆除後,如何加強安全管理?

彭強:由於公園現有的管理力量有限,公園開放後,管理模式要做優化,很大程度上要藉助社會力量的參與,包括志願者組織、社區黨羣組織、熱心市民等,我們依靠這些力量做正面宣傳引導,形成合力,主要還是以柔性引導爲主,倡導文明遊園新風尚。大家共治共建,才能最終實現共享。對於性質較重的違法行爲,公園也將和公安部門、城管執法部門聯合加大懲治力度。

拆除圍欄也是對公民素質的一種檢驗,對公民素質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園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生態文明展示的重要陣地,我們將努力把它打造成首都的綠色名片。

新京報:今年拆除圍欄的20個公園如何選定?

彭強:今年“拆除20家公園圍欄、圍擋”也是市政府爲民辦實事的重要事項。我們會全力組織各區做好這項工作,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我們將從各區選取1-2個進行試點,同時吸納朝陽、海淀梳理出的深化經驗,這是爲了後續更大尺度、更廣範圍的開放,實現“無界公園”,爲推動公園城市的建設目標奠定基礎。今後新建的公園,原則上就非必要不再設圍欄了。這也是共享共治、節約城市、便利爲民等理念的綜合體現。

新京報:有什麼樣的選擇標準?

彭強:主要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歷史名園以及需要保護文物的公園還需保留設置。我們會進行甄別,確實出於管理安全防護需求的,圍欄會予以保留。有礙觀瞻且沒有實際功能又給大家帶來不便的會優先拆除。

■ 相關新聞

今年北京將新建10處郊野公園

包括朝平、回龍觀和天通苑、未來科學城等,新增綠化1萬畝

新增綠道50公里、設立城市觀鳥地、爲水鳥等野生動物提供遷徙“加油站”……今年,北京市民和在北京生活的小動物還將收穫一波綠色福利。北京市園林綠化工作會議2月2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城鄉綠色生態空間將進一步拓展。市民身邊將再添22處休閒公園和城市森林、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

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8%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周劍平介紹,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北京全年新增造林綠化15.3萬畝、城市綠地200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8%,森林蓄積量達到3164萬立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63平方米,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達到9070億元,林地綠地生態系統年碳匯能力達880萬噸,“人民羣衆的綠色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首都最美的生態底色更加厚重亮麗。”

去年,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實現圓滿收官。五年來,工程累計實現增綠102萬畝,首都綠色生態空間大幅擴展,城市總規確定的綠色生態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城市休閒公園18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323處,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工程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生態保育小區479處。

同時,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核兩翼”其中一翼,2022年城市副中心園林綠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完成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概念規劃編制和六環高線公園規劃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建成城市副中心首個碳循環公園和首個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及碳中和科普基地。

深入打造推廣“京·花果蜜”系列文化活動品牌,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挖掘推廣10個特色點位作爲網紅打卡點。

今年將新增造林綠化1.5萬畝

周劍平介紹,今年,全市計劃完成生態修復12萬畝,新增造林綠化1.5萬畝、城市綠地200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4.9%,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9.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66平方米,林地綠地年碳匯量達到920萬噸。

城鄉綠色生態空間將進一步拓展。結合城市更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多元增綠,城市功能、城市景觀、城市形象將全面提升。市民身邊將再添22處休閒公園和城市森林、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使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9%。

平原地區積極挖潛增綠,造林重點向“三山五園”周邊、迴天地區、南中軸區域、綠隔地區等城市重要節點集中,向城市副中心、京津冀生態廊道等重點區域集中,持續推進溫榆河公園、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建設,新建朝平、回龍觀和天通苑、未來科學城等10處郊野公園,新增綠化1萬畝。跨年度實施的奧北二期、朝陽興會、潤楓等公園“五一”前完成全部綠化,“十一”前開園。

創造暗夜空間,爲小動物棲息創造條件

今年,北京生態系統功能將進一步提升。通過近自然經營,優化森林結構,實施山區森林經營70萬畝,完成林分結構調整10萬畝,建設各類林分經營示範區30處,補植櫟樹100萬株(穴)。通過建設動物飲水區、增加食源蜜源植物、保留野花野草,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100處。郊野公園積極開展自然帶、小微溼地建設,創造暗夜空間,爲小動物棲息創造條件。

實施“地被變革”,大力推廣丹麥草、苔草、麥冬等鄉土、節水、耐踩踏、易維護的植物。完善提升溼地生態功能。

全面落實溼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房山長溝泉水國家溼地公園、昌平沙河溼地公園等溼地修復;在水鳥遷徙停歇地,構建完整食物鏈,爲水鳥等野生動物提供遷徙“加油站”。

市民綠色福祉將進一步增加,新增綠道50公里,建設森林步道100公里、林陰化道路20條,立交橋垂直綠化示範20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