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周尚伃

2月1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券商投行在迎來高光時刻的同時,其執業專業度也面臨更大考驗。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全面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券商投行業務將主要在三大方面受益,一是市場容量擴大帶動承銷保薦規模和收入增加,二是定價權有序變現後收入空間打開,三是業務協同帶來的收入增加。”

投行業務收入將持續增長

自資本市場試點註冊制以來,A股IPO融資額持續增長,券商投行業務收入進一步增長。2019年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爲482.65億元,到2021年該業務收入增長至699.83億元。

2022年證券行業業績整體承壓,前三季度在券商五大主營業務中,唯有投行業務實現正增長,收入爲492.25億元,同比增長6.3%。對此,劉嘉瑋表示,“對行業而言,投行業務是未來一段時期券商最具確定性的業績增長點,特別是頭部券商業績的確定性增強,增長空間打開。”

中泰證券非銀行金融團隊測算,在靜態假設下,全面註冊制落地後,主板審覈效率將提升,對券商IPO承銷保薦收入增加約37.4億元/年至80.1億元/年,佔行業總營收約0.74%至1.59%。

隨着業務集中度不斷提升,頭部券商的優勢也更加凸顯。Wind數據顯示,2022年IPO主承銷金額排名前三的券商爲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市場份額分別爲24.12%、10.66%、10.35%(按發行日統計)。65家券商共獲得IPO承銷及保薦收入合計爲288.7億元;排名前十的券商包攬了IPO承銷及保薦70%的收入,其中前三名包攬了36%的收入份額。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表示,註冊制在提高上市制度包容性的同時,也對投行的“項目發掘”和“資產定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爲了更好把控項目質量,與優質企業深度綁定,投行業務正在從承銷保薦的單點模式,向圍繞企業生命週期全鏈條模式轉變。在承銷保薦輕資本業務的基礎上,向上遊延伸至私募股權投資和首發跟投,向下遊延伸至流動性做市和股東質押融資等重資本業務,預計投行業務將進一步向頭部券商集中。

將促進證券行業集中度提升

隨着全面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全面合規、有效運行的投行內控機制是提高投行執業質量的基礎,監管部門將綜合運用多要素校驗、現場督導、現場檢查等多種方式壓實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

去年12月份,中證協首次發佈了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主要聚焦三大指標,執業質量評價、內部控制評價及業務管理評價。其中,2022年12家公司被評爲A類,50家公司被評爲B類,15家公司被評爲C類,多家投行業務較強的頭部券商並未躋身A類。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券商正在積極打造“投行+”的業務生態模式,在提升定價合理性、推動業務協調性的進程下,投行業務與跟投業務之間的平衡也值得關注。去年市場波動加劇及新股頻頻破發,也讓主承銷商包銷及跟投壓力倍增,尤其是在科創板跟投制度下,去年全年浮盈大幅收縮。

中金公司非銀金融團隊表示,“全面註冊製作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要變革,將進一步推動A股市場成熟有效,除了投行執業水平外,也對券商的投研、機構銷售、風控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參考科創板註冊制試點以來的趨勢,預計全面註冊制或將進一步促進證券行業集中度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