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軍報

在一些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有時會出現一種異形手電筒。其燈頭與手電筒主體呈90度設置,總體形狀如同字母“L”,因此又被稱作L型手電筒。

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對當時戰爭場景的還原,追溯其“原型”,L型手電筒最早出現在二戰時期。除了被“掰彎”的燈頭外,其他部件與後來常見的“大頭手電筒”基本相似,使用一號電池供電。

這種“掰彎”燈頭的設計,在戰場上有一定用處。與直筒手電筒相比,L型手電筒可以插掛在作戰服上,把手“解放”出來。比如,置於胸前時,手電筒的光可以隨着身體朝向調整。尤其是在狹小空間爬行時,如果用直筒手電,爲保證照向朝前,使用者就不得不用手肘支撐地面,且朝向不穩。換用L型手電筒,不僅小臂能使上勁,手電筒尾端還能起一定支撐作用。

在地下空間作戰尤其是在地道中作戰時,L型手電筒的這種優勢進一步顯現。20世紀60年代爆發的越南戰爭中,美軍曾招募一批個頭矮小的士兵進行特殊訓練,讓他們一手拿槍、一手握L型手電筒,在深邃且狹窄的地道中作戰。

後來,升級版的L型手電筒出現,不僅筒身和一些部件換成了合成材料,爲防潮防水,還在各個接頭處配有橡膠密封圈。同時配有多種濾光鏡片,以實現不同戰術目的。

就這樣,L型手電又默默無聞地在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存在了數十年。LED燈出現後,傳統使用乾電池的L型手電筒便顯得有些“笨重”了,漸漸讓位於前者。

但是,L型手電筒——這種別具一格的設計所帶來的啓示還在:換個角度,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