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美食音樂全有,南京非遺“上新”

市級非遺項目已達277項

何林坊雙龍舞出歡騰。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邢虹 攝

南報網訊(記者邢虹)南京燈謎、谷裏魚圓製作技藝、六合豬頭肉製作技藝、古龠(yuè)演奏……近日,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佈,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以及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共9個門類。此次公佈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56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8項,至此,市級非遺項目已達277項。

打開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南京燈謎。元宵節將至,南京燈謎成爲市級非遺,更爲歡度“我們的節日”錦上添花。除了南京燈謎,入選第五批名錄的還有麒麟獻瑞、何林坊雙龍、陸家大龍、蝦子燈等,可以說“年味十足”,喜慶氛圍拉滿。

第五批名錄中的非遺美食也有不少。金春鍋貼製作技藝、谷裏魚圓製作技藝、六合豬頭肉製作技藝、瓜埠賴月餅製作技藝、東溝老鵝製作技藝、洪藍手抓雞製作技藝、明覺香菜製作技藝……看着就讓人食指大動,而且,光茶幹就有兩種製作技藝(陸郎茶乾製作技藝、橋林茶乾製作技藝)入選,誰能不讚一句“南京美食,就是這麼‘恩正’!”和美食相關的還有雨花茶飲茶禮俗、隨園食單飲食習俗等。去年年底,“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宣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京雨花茶製作技藝位列其中。如今,雨花茶飲茶禮俗也成爲市級非遺項目。南京人不僅會炒茶,也懂品茶。清代資深“喫貨”袁枚在南京隨園寫下《隨園食單》,用大量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00多種南北菜餚飯點以及美酒名茶,食譜至今仍在被“復刻”。

本報曾經報道過的古龠,也出現在第五批名錄中。龠是一種沒有吹孔的斜吹單管樂器,1986年到2013年,河南賈湖遺址出土了40餘支用仙鶴、金雕、禿鷲等猛禽翅骨製作而成的“賈湖骨龠”。如今能夠演奏這種古樂器的人屈指可數,南京民族樂團的演奏家於東波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劇院裏演奏、走上街頭普及,讓更多人邂逅9000多年前的古代天籟之音。聽到古龠演奏成爲市級非遺項目的消息,於東波激動地對記者表示:“未來將結合3D技術複製更多的龠,多宣傳、多收徒,讓傳統文化火起來。”

南京作爲六朝古都、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近2500年的城市史和500年都城史的演進中,孕育了衆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77項市級非遺中,5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3項列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6項列爲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我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依法保護,加大投入力度,強化活態傳承,擴大社會傳播,在促進非遺無限定空間進景區、非遺與文旅商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實踐,不斷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版權聲明

1、本文爲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南報網原創作品。

2、所有原創作品,包括但不限於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本網站摘錄或轉載的屬於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信息版權屬於原媒體及作者。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