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智能手机卖不动了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市场大盘。

消费者不再愿意频繁更换手机、行业创新乏力、技术鲜有重大突破……在多重压力影响下,过去一年,手机行业依然深处寒冬,消费大盘持续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大手机厂商纷纷瞄准高端市场,以期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但却难挽下滑大势。《财经》新媒体从国产手机厂商内部获悉,目前高端手机市场也出现了下滑情况,只是跌幅低于大盘。折叠屏作为细分小众产品实现了持续增长,但对于整体行业而言,何时迈入春天仍是未知数。

换机意愿不断减弱 产业链压力不断增大

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再度下滑。从品牌来看,除荣耀市场份额实现了34.4%的增长以外,vivo、OPPO、苹果、小米全部面临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OPPO、vivo、小米市场份额下滑幅度均超过20%,分别为28.2%、25.1%以及23.7%,苹果大盘基本保持稳定,下滑4.4%。

事实上,在过去三年,疫情因素更是加剧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下滑速度。新品上市叠加双11促销等利好的四季度本是智能手机的销售旺季,然而在2022年四季度,市场活力却明显不足。虽然各大手机厂商加大了促销力度,以期加速去除库存,但数据显示,京东、天猫、抖音三大平台智能机合计销售额依然同比下降10%。

究其原因,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或与消费者换机周期加长、产品创新不足、5G缺少明显创新的应用、产品性能过剩等问题息息相关。

多名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大手机厂商瞄准不同细分赛道推出了不同卖点的手机产品,但从实际使用过程中产品差异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售价4000元以上价位的手机产品性能足以满足近几年的使用需求,“换个电池再用两年”成为了消费端的真实写照。此外,产品形态单一也是影响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交平台上,消费者们甚至怀念起诺基亚时代的直板、翻盖、旋转等各类具有形态创意的手机。

不容忽视的是,从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由需求端需求减弱造成的行业压力已经传导至整个产业链。库存高涨、业绩下滑成为了行业内的真实写照。

据半导体龙头企业韦尔股份(603501.SH)预计,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减少96.63%- 97.75%至9000万-1.35亿元。

韦尔股份方面表示,由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以及智能手机为市场的竞争加剧,致使部分产品单价出现下滑,与此同时,虽然库存已经明显回落,但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依旧不及预期,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去化压力持续上升,导致价格竞争加剧。

与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合作的方邦股份(688020.SH)同样面临着营收下滑的局面。方邦股份称,受全球智能手机终端销售疲软局面的影响,屏蔽膜销量同比出现了约 20%的下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约 23%。

目前来看,在2022年促销带动下,整体库存水平有所下降,但短期内智能手机产业链整体局面依然不容乐观。小米方面告诉《财经》新媒体,2023年手机市场依然将处在调整期,尽管数据机构预测出货量会有小幅回升,但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用户换机周期拉长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仍然会影响手机市场。

折叠屏难阻手机销量下滑创新乏力行业颓势尽显

在整体行业创新乏力之际,折叠屏形态被市场给予了厚望。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码折叠屏市场,折叠屏手机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逆势上涨细分品类。

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折叠屏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中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

不过有国内手机厂商内部人士坦言,尽管国产手机厂商纷纷采取“高端+折叠”双战略,但由于折叠屏目前市占率较低,仍属于小众产品,短期内手机厂商依然会围绕直屏手机来进行重点布局。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在2022年年末及2023年年初,各大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了手机新品,不过从春节期间的市场表现来看,手机销量仍然不尽如人意。

《财经》新媒体记者走访北京市场时发现,即便在春节期间,手机实体店柜台前却依然冷清。另有华强北手机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生意不好做,销量相比往年降低了约60%。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分析表示:“从出货量的角度来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会进一步收缩,但下降速度会企稳。另从价格来看,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或将会继续上涨。”

IDC方面则认为,只有随着经济大环境和收入的陆续好转和增加,消费者信心才能得到恢复,市场需求才有可能实现反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作者:王婧雅 ,编辑:潘西,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