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封面新聞

蔣璟璟

近日,河南禹州一女子購買電影票時,發現票價比首頁顯示的要貴,頁面左上方顯示座位分爲普通座位和C座,最後發現只有第一排的角落裏有一個普通座位,票價和首頁的價格相符,其餘的全部都是C座,票價爲七十多塊錢。當事人陳女士稱,一個小城市的電影票價竟然比北上廣還要貴,不知道爲什麼會這麼貴。對此,禹州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稱有人打電話來投訴過,但結果還未得到反饋。(中新社)

小城看電影貴,或者說至少不比大城市便宜,此前已有公論,並不是什麼新發現。可即便如此,一些觀衆親身體驗、比較一番,還是不免驚奇和困惑。的確,小城的平均收入水平、居民消費能力,都遠低於北上廣。在小城整體物價也比大城市便宜的大前提下,電影票價“一枝獨秀”,看起來很是反常。由此,招致吐槽,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了,若要追根究底,這一現象其實也很好解釋。我們知道,電影院的生意,屬於典型的規模經濟。也即,隨着體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斷降低。播放一場電影,無論上座率多少,其成本並沒有太大區別。對電影院來說,觀衆總數越少,相對的平均成本就越高。小城電影院並沒有大城市影院那麼大的觀衆體量,爲了彌補這一先天不足,自然只有從客單價上做文章了,提高票價儼然順理成章。

在吸引更多觀影者、提高場次潛力有限的前提下,小城電影院普遍選擇維持較高的電影票價,由此來追求相對的利益最大化。而除此以外,也應該看到,當下小城院線市場整體供給有限,基本也就寥寥幾家。這注定了競爭不充分,彼此極易達成定價默契,這也使得票價下行缺乏動力。種種因素疊加作用,小城市電影票價遠超北上廣的怪現象,也就說得通了。

近年來,小城青年,被各方視作電影消費最大的潛在增長點。相比於承受着更高生活成本的大城市青年,小城青年“享受生活”“敢消費,會消費”的取向,表現得更爲明顯。瞄準商機,隨着院線在下沉市場佈局越來越多,隨着交通設施完善,開車去中心城區消費成爲新潮,在可以預期的將來,供需兩方面共同作用,小城電影票價終將回歸合理價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