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表示,從2020年到2027年,全球藥物總支出將比新冠大流行前的預測總額增加4970億美元,這主要受到新冠疫苗、藥物和療法的影響。

新冠疫情下,全球藥物支出情況對藥企戰略發展影響幾何?

IQVIA(艾昆緯)23日發佈的《2023全球藥品使用報告中文版》(下稱《報告》)稱,2022年,全球藥品支出大約爲1.48萬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全球藥品支出將以3至6%的年複合增長率遞增,至2027年,全球藥品支出將達到1.9萬億美元。《報告》表示,從2020年到2027年,全球藥物總支出將比新冠大流行前的預測總額增加4970億美元,這主要受到新冠疫苗、藥物和療法的影響。總體而言,預計到2024年,全球藥品使用及支出將恢復到新冠大流行前的增長率。

此外,新冠疫情對於藥物使用的其他影響還包括: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第一波疫苗接種率都超過了先前預計的水平,但加強劑的接種滯後;未來在新冠疫苗上的數量和支出將超過此前的估計量;現有研究能夠確定新冠感染幾乎所有器官系統的持續併發症,且影響程度正變得越來越清晰等。

進一步數據還顯示,新冠導致的全球疫苗、藥物和療法的新增支出上,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爲30億美元、1170億美元、920億美元,預計未來2023年、2024年、2025年每年遞增情況爲750億美元、600億美元和530億美元。

“對於新冠預防與治療藥物和疫苗,全球已經過了最緊張的時期,國內藥企未來在這一賽道的機會不大。”金浦健康基金合夥人繆宇告訴第一財經,但基於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市場對於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的需求仍然存在。

澤納仕生物中國臨牀運營副總裁孫曉磊澤對記者表示,一波國內藥企已經在新冠預防、治療領域獲得“利好”,尤其是在輝瑞Paxlovid(奈瑪特韋/利托那韋)未通過談判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兩款小分子口服藥先諾欣、民德維也迅速獲批了,足以看出藥監部門的支持力度。

孫曉磊稱,除了可預防重症的藥物外,疫苗領域的受衆會更加廣泛,“新冠疫苗的接種率已經接近90%,且未來絕大多數國內人羣還需要後續接種,市場空間足夠大;同時,隨着毒株不斷變異,疫苗在研發上也會有更新換代的需求。但對於藥企,還是要衡量自身在研發、商業化上的能力,並測算好投入產出比。”

《報告》還稱,腫瘤藥支出仍將引領藥物增長。至2027年,全球腫瘤藥物支出將達到3700億美元。未來5年,預計將增加100多種新藥,包括細胞療法、RNA療法和免疫療法等創新治療途徑。

對此,繆宇對記者表示,過去幾年是醫藥黃金發展期,但也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例如包括PD-1、PDL-1扎堆等,“現階段,無論將哪個瘤種或適應症作爲研發方向,藥企都要以解決臨牀上所需爲核心,並加強商業化能力。創新治療途徑上,可以多關注細胞療法、AVV(腺相關病毒)基因療法,尤其是細胞療法,國內科研人員可以在早期臨牀方案上可以獲取較多政策支持,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繆宇稱,藥企最關鍵的還是要做好“技術儲備”,他表示,“我們瞭解到,有全球新冠疫苗企業從研發到產品上市的全週期,最短可以控制在6個月,這背後需要序列設計與修飾,脂質體包裹,生產機制造等多種技術儲備。”

在做好“技術儲備”的同時,孫曉磊也表示,研發層面,藥企需要將進入臨牀試驗前的動物試驗做得更加紮實,“如果動物試驗做得不夠充分,在劑量、不良反應的探索上不全面的話,會在臨牀試驗上出現預料之外的問題。包括藥企在聯合用藥上的研發,也需要更加細緻。”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