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投資、淨出口增速變化以及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將逐步消退,我們預計2023年中國GDP增速可能在5.0%左右。”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官網刊發的《2022年中國經濟回顧與2023年經濟展望》稱,2023年,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擾動將明顯趨弱,同時考慮到2022年各季度基數變動、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經濟各季度增速變化規律,我們適當調整了2023年各季度GDP環比增速的預測值。按照我們的推算,2023年中國GDP可能實現5.0%左右的增長,第一、二、三、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可能約爲3.4%、7.2%、4.2%、5.2%。

該報告由《經濟研究》智庫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完成。

根據課題組分析,202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會呈現基建投資增速小幅下降;製造業投資增速前高後低、全年增速下降幅度相對較大;房地產投資則前低後高、全年難有較大幅度增長,政策推動的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領先於其它兩類投資增速。

具體而言,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背景下,作爲擴大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2023年基建投資增速將領先於其它兩類投資增速,但由於上年基數已明顯抬升,所以同比增速會較上年小幅回落。考慮到房地產同時具有投資品和消費品的雙重屬性,2023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下降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全年難有較大幅度增長。實際上,房產是我國居民家庭的主要資產持有形式,近年來在總資產中的佔比近七成;居民通過按揭貸款購房後,需要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利用未來收入歸還房貸。當前,我國限購、限貸政策以及購房貸款利率、稅率的調整會改變擁有房產的成本,但房地產銷售端的回穩還有待居民收入增速預期和房地產價格上漲預期的改善,這可能需要連續數個季度經濟增速的回升後才能實現。製造業投資,受外需收縮和產能利用率下降影響,增速會前高後低,全年增速下降幅度可能會超過基建投資。

分析稱,受國際需求收縮及基數抬升影響,我國出口增速將轉爲負增長,淨出口對經濟增長可能形成一定拖累。疫情暴發後的頭兩年,中國外貿出口取得了超預期增長,兩年複合增長率爲26.7%;但受一些經濟體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等因素的影響,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同時,隨着一些國家通脹可能較快下行,價格對我國出口額的增長貢獻也會趨於下降。在外需走弱、內需走強的情況下,淨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能轉負。

該報告建議,當前亟需提振微觀主體的信心,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微觀主體信心的增強不僅需要積極正面的引導,也需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使引領未來發展方向以及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適配的行業和產業得到健康發展,促進微觀主體的良好預期不斷得以實現,從而在多次博弈中實現信心的持續向上修復。在外需收縮的背景下,應加強逆週期調節力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均實施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並取得了積極成效。這次所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我國在前三年已實施了較爲寬鬆的財政政策,等量政策的刺激效果會減弱。在此情況下,可考慮適度增加赤字率,對沖外需收縮的影響,防止疫後經濟內生的修復動能因外部衝擊而削弱,以有效緩解國際經濟週期不同步所帶來的影響。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