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新年首个超级央行周,美英欧央行便“颜面尽失”。

2月2日,美联储进一步放缓加息步伐至25个基点,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则继续加息50个基点,与市场预期一致。最关键的分歧点在于何时降息,市场押注各大央行今年晚些时候就会降息,而官方则咬定会将高利率维持一段时间,确保通胀回落至目标水平,各大央行担心金融条件过早放松会削弱抗通胀的努力。

在这场市场和央行的“生死对决”中,市场暂时赢得胜利,用集体大涨来表达了对央行鹰派言论的“无视”。尽管美英欧众央行纷纷强调抗通胀之战远未结束,接下来将继续加息,但市场却愈发认为各大央行是在虚张声势,全球紧缩周期“落幕”在望,下半年可能开启降息周期,欧美央行的“鹰派人设”几乎集体崩塌。

不过,投资者仍需警惕高利率+缩表组合拳的“余威”。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央行高利率+缩表背景下,全球流动性逐渐收紧,叠加经济增长势头放缓,金融市场存在调整压力。另一方面,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紧缩节奏放缓和政策逐渐转向,会在短期改善市场情绪,使市场迎来喘息。由此,多空之间的博弈将更加激烈,股汇债市场将继续呈现高波动态势。

超级央行周难掩“鸽派”本色

数十年未见的全球加息大潮步入尾声的迹象愈发明显。1月25日,加拿大央行已经打响了G7“暂停加息第一枪”,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宣布,加拿大的“通胀正在转向”,在1月末加息25个基点之后,未来将“有条件地暂停行动”。

一周之后的新年首个“超级央行周”,美英欧央行释放的紧缩步伐放缓信号并不像上周的加拿大央行那般直白,表面上甚至有些鹰派,但市场却愈发笃信全球紧缩浪潮“落幕”在望,超级央行周难掩“鸽派”本色。

2月2日,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在不到24小时内先后公布新年首份利率决议。美联储首次承认通胀压力“有所缓和”,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50%至4.75%之间。这是美联储去年3月以来的连续第八次加息,累计幅度达到了450个基点。本次加息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来到了200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趣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再度重申今年不会降息:历史“强烈警告”我们不能过早地放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将维持目前的举措,直到实现2%的通胀目标。但市场认为美联储在虚张声势,预计美联储最早在3月再度加息25个基点后,就有望按下加息暂停键,并预计美联储下半年有望降息。

英国央行的情况基本类似,当地时间2月2日,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连续第10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4%。英国央行在声明中表示,货币政策委员会(MPC)9人中的7人投票支持了本次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另外两位持反对意见的委员倾向于维持利率不变。

本周英国央行鹰派态度明显软化,放弃了之前声明中“强有力”应对更持久的通胀压力的措辞,意味着下一步加息不太可能超过25个基点。英国央行同时也警告称,如果有证据表明通胀压力会持续下去,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但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依旧希望保持“鹰派人设”,贝利强调,在前瞻指引中删除“强有力”这一形容词并不是代表抗击通胀大功告成。“在我们的中心预测中,通胀呈现令人鼓舞的下降趋势,但未来仍存在很大风险。”

同一天,欧洲央行也公布了最新政策决议,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加息后欧洲央行边际贷款利率为3.25%,主要再融资利率为3%,存款便利利率为2.5%。

和美联储、英国央行相比,欧洲央行距离暂停加息的时间点似乎最远。欧洲央行明确表示,鉴于潜在的通胀压力,利率仍需大幅上调。欧洲央行打算在3月份的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再加息50个基点,然后将评估货币政策的后续路径。

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重申了战斗到底的口号,直到通胀率降至约2%的目标。拉加德认为,欧洲央行尚未实现限制性的利率水平,哪怕3月再加息,也不会达到那样的程度。尽管可能从5月起放慢加息,欧洲央行仍不可能准备那时就暂停加息。“我们实现中期通胀率达到2%的决心不容置疑。一旦我们进入限制性区域,我们将希望充分地留在那个水平,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各大央行最新的动作,景顺多资产基金经理Sebastian Mackay表示,央行声明听起来其实仍然相当鹰派,但市场并不真的相信他们。从央行立场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来看,“鸽派”情绪占了上风。

欧美央行“鹰派人设”彻底崩塌?

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各大央行的“鹰派人设”一度深入人心,“鸽声”几乎销声匿迹。

G10货币央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累计加息了2965个基点,其中,美联储过去八次会议累计加息450个基点,在主要央行中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央行加息425个基点,新西兰联储加息400个基点。此外,英国央行累计加息390个基点,起步更晚的欧洲央行加息幅度也已经达到300个基点。在G10央行中,只有日本央行迄今仍未加息。

此外,央行臃肿的资产负债表也开始收缩,美联储和英国央行正在通过减持债券进一步退出刺激措施,欧洲央行也将很快加入其中。野村证券估计这三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今年将缩减3万亿美元。

意外的是,在此次超级央行周尘埃落定后,市场陷入了狂欢之中,欧美央行的“鹰派人设”几乎集体崩塌。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市场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通胀同比增速大概率下行、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概率进一步放缓),而非美联储所强调的(点阵图表明2023年第四季度利率还会保持在5%以上),因此交易通胀下行→美联储货政紧缩放缓→美元流动性改善的可能性较大。

2月2日,标普500指数应声涨至5个月来的高点,纳指更是强势大涨逾3%,从去年12月的低点累计上涨了逾20%,迈入技术性牛市。欧洲市场同样以大涨姿态迎接央行的鹰派声明,斯托克600指数2月2日创下了去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欧洲国家股指全线上涨。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Tobias Adrian认为,央行转向可能为时过早。“尽管政策利率上升,但金融条件仍在放松,央行必须坚决抗击通胀,并确保政策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适当的紧缩,以推动通胀持续朝着目标回落。”

“过早地放松政策可能会使通胀在经济活动反弹后急剧回升,使各国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历史表明,如果不采取有力而果断的货币政策,高通胀往往会持续下去。”Adrian警告称。

整体而言,随着通胀趋缓和经济动能减弱,各大央行放缓加息并暂停加息已无悬念。王有鑫告诉记者,主要发达经济体紧缩节奏放缓与各自国家的经济金融动态变化有关。一方面,各国通胀压力均有所缓解。其中,美国主要通胀指标连续多月回落,目前能源价格逐渐下行,服务消费增速放缓,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逐渐变差,加息的滞后效应加速显现,未来通胀可能会持续回落,继续大幅加息的必要性降低。欧元区受能源短缺影响,通胀下行速度慢于美国,但目前也逐渐迎来拐点,欧洲央行3月可能继续加息50个基点,之后大概率跟随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

另一方面,欧美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稳经济难度上升。2022年四季度欧盟经济环比零增长,经济陷入停滞,而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经济环比下降0.2%,2023年欧盟经济将面临衰退威胁。美国虽然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但依然处于下行通道,同比和环比增速均下行,近期公布的1月就业、消费、PMI等指标下行态势明显,反映经济增长疲软。在王有鑫看来,为了争取实现经济软着陆,主要央行在通胀进入拐点之际放缓加息节奏实属意料之中。

未来需要警惕的是,今年欧美主要央行结束加息周期几乎板上钉钉,但市场预计的“下半年降息”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芦哲提醒,如果因为“提前退休加速→长期劳务供给修复不充分→劳务供需失衡持续→工资中枢抬升”问题传导,下半年非居住核心服务通胀/工资增速始终无法回落到与2%通胀目标相适宜的水平,那么市场预期或向美联储点阵图指引靠拢,届时需要警惕流动性风险冲击。

(作者:吴斌 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