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晨) 2月3日,记者从全省乡村振兴局长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青海聚焦“四地”建设,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扎实开展稳岗就业“六个一批”行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21.6万人,脱贫人口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13035元,同比增长9.5%,比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2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全省乡村振兴系统推进实施了一大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推动15个国家重点县与江苏相关地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全力保障国家选派的15支科技特派团、23支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队、369名专家开展工作,为重点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在200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初步探索形成了同仁市特色村寨、都兰县路衍经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

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方面,以“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为重点,加速补齐民生短板,脱贫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适龄子女入学率、安全住房保障率和安全饮水供给率动态维持在国家考核标准之上。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交接工作,年度建成户厕4.2万座、公共厕所25座。开辟绿色通道,将存在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的107户399名受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开展针对性帮扶。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定的1.9万监测对象中,74%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此外,全面深化协作帮扶,引进江苏企业17家,完成投资14.7亿元。依托江苏各类资源,安置2061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完成消费帮扶1.6亿元。14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29亿元,立足联点县发展需求,开展靶向帮扶。109家民营企业投身“百企兴百村”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