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乒乓球友好,我是乒談。

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乒乓球,不是國球!

核心觀點就是:乒乓球是世界性的運動,而不是我們的私產;另外,中國的乒乓球羣衆水平,可能並沒有外界所說的那麼高,國外的乒乓球羣衆水平,並沒有外界所說那麼差。

文章一經發布,球迷們觀點不一,有人認同有人反對。今天這篇文章,不去過多關注這個問題,而是要來聊一聊:乒乓球爲什麼能成爲中國的"國球"?

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就是時代,時代鑄就歷史。

上個世紀中期,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當時"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成爲了核心口號。

在體育運動的選擇方面,足球、籃球、網球等運動相對來說成本較高,所以難以在全國範圍進行推廣。

而乒乓球運動對於場地和器材的要求相對較低,可以滿足全國範圍內各個年齡段人羣的運動需求。

沒有標準球檯,那就用桌子、板凳、水泥臺等替代;沒有專業球拍,那就自己用硬紙板、木頭做一個;沒有高深的技戰術,那就打打和平球。

不圖多麼專業,要的就是參與感。

因此,很快乒乓球運動就成爲了新中國在體育建設中的核心對象,羣衆體育運動是如此,專業競技亦是如此。

那時候,我們真的是落後,需要從體育、音樂等各個方面,來增強自信,才能更好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終於,1959年,榮國團前輩在1959年拿下了第25屆世乒賽的男單金牌,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投入看到了希望,因此新中國在乒乓球運動中繼續加大投入,想要打造一支王者之師的想法,應該在那時候就已經誕生了。

60年代中期,由於歷史原因,新中國的乒乓球運動事業發展受限,停滯甚至倒退,隊員們被遣散,無緣參加29/30屆世乒賽。

隨後,中國乒乓再度登上歷史舞臺,不僅僅是在職業賽場領域大放光彩,更是出現了十分經典的"小球轉動大球",爲外交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是因爲這些,乒乓球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被無數人認爲是國球。

從1988年漢城開始,乒乓球成爲奧運項目,中國乒乓健兒開始在奧運會、世界盃和世乒賽等3大賽事的舞臺上同時發力,鑄就了多次經典。

比如:曾經的低谷和天津世乒賽的逆襲、中瑞競爭、二王一馬北京登頂,徹底迎來巔峯......一幕一幕,皆是經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乒乓球絕對是我們的國球,引領我們度過最初的困難,在外交事業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

最爲重要的是,在我們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它讓我們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尊重。

但是,或許是審美疲勞了,也或許是其它的原因,在如今的這個時代,乒乓球羣衆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其實並不理想。

光是職業運動員強,那不是真的強,羣衆性的強,纔是真的強,下期我們來聊一下,爲什麼如今的中國羣衆乒乓,發展並不理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