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在A股、港股市場持續的反彈行情中,多達29只FOF產品近3個月的收益爲負,甚至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多隻FOF產品集體負收益。這些“買手們”究竟買了什麼基金?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四季度,基金“買手”也有不少調整的動作,有的“買手”精準加倉了港股類基金。

對短期邏輯把握不當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近3個月,A股、港股市場持續反彈,部分基金的階段收益甚至超過50%。不過,作爲市場上最會選基金的一批“買手”,近3個月竟有近30只FOF產品出現了負收益。

從這些產品來看,部分基金公司旗下的多隻FOF產品近3個月集體負收益。投資者不禁要問,這些基金都買了什麼呢?

以平安盈悅穩進回報爲例,截至2022年底,該基金前十大重倉基金中,有9只基金是債券型基金,前三大基金分別爲工銀純債債券A、招商安華債券A、博時信用債純債債券A,其中兩隻基金近3個月收益爲負,而前十大重倉基金中唯一的權益基金爲博時軍工主題股票A,近3個月的跌幅超過10%(截至2月1日)。

該基金經理在2022年四季報中更是坦言:“(2022年)11月之後,基金業績表現較差,組合在資產配置、債券底倉、權益資產結構上均遇到逆風。主要是對市場中短期邏輯把握不當導致。”

再以民生加銀穩健配置6個月爲例,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基雖然都是債券型基金,但從這10只債券基金來看,近3個月多達9只基金的收益爲負。

整體來看,這些基金在反彈中“顆粒無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重倉的債券基金,在經歷了2022年四季度的調整後,還未恢復元氣,這些FOF的業績自然也就很難有好的表現;二是在債券基金拖累的同時,重倉的權益基金也沒踩準市場的節奏,兩重因素疊加,也很難有好的收益。

買手有不少調整動作

除了這些基金,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四季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基金“買手們”也有不少調整的動作。整體來看,共有11只基金獲得20只或20只以上的FOF產品重倉。

從這11只基金來看,大多都是債券基金,且多隻債券基金在2022年四季度都被明顯減持,比如博時富瑞純債A、易方達信用債A、興全穩泰A、交銀裕隆純債A等。

在這11只基金中,僅有兩隻靈活配置型基金,分別爲融通健康產業C、華商新趨勢優選,且這兩隻基金在過去的四季度都獲得了“買手們”加倉。

再從“買手們”加倉份額最多的基金來看,共有24只基金被“買手們”買入超過兩億份,這其中既有短期純債基金,也有不少權益基金,其中部分港股類基金的加倉幅度還是比較明顯。

從權益基金來看,易方達港股通成長C被買入超過6億份,不過主要的“買手”來自易方達旗下基金,易方達優勢領航六個月持有A、易方達優勢價值一年持有A、易方達優勢驅動一年持有A買入的份額數量均超過了1億份。

還有華夏恒生科技ETF,也獲得了超過4億份的買入,不過買入的主要也是華夏基金旗下的其他產品,分別爲華夏養老2040三年A、華夏優選配置A、華夏養老2045三年A、華夏福源養老目標日期2045,均買入超過5000萬份。

此外,易方達恒生H股ETF也被買入超過兩億份,主要的買手來自興證全球優選平衡三個月持有A、興全優選進取三個月A,均買入超過了1億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