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檔,《流浪地球2》《滿江紅》等一批製作精良、類型多元的影片火熱銀幕。然而,電影市場迅速回暖,並非一時之功。

一方面,我國電影相關政策、設施有保障。2022年,全國銀幕數量超過8萬塊,巨型銀幕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充裕的銀幕資源爲疫情後電影市場的復甦增添了底氣;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國家電影局、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從專資補貼、稅收減免、租金費用覈減、放映補貼獎勵、就業失業保險等方面,爲電影產業恢復生機提供條件。

然而,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受疫情影響,我國的銀幕總數增速明顯放緩,相關投資意願有所下降,然而觀衆的觀影熱情在疫情後十分高漲,地區間的銀幕分佈有待協調發展。同時,我國的影院銀幕基數已十分巨大,但整體技術水平和硬件條件仍有差距,與觀衆期待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的需求仍有距離,新增長點有待開發。對此,各方需綜合考慮,協力建設高水平電影市場體系。

一是錨定產業發展路徑。《“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方向明確方能更好發揮合力,當前,部分院線公司仍然存在重放映輕服務、缺乏系統發展規劃等問題,應通過先進技術裝備進行改造、規範發展方向等方式,提升影院綜合發展水平,提高影院上座率及單銀幕票房收入,挖掘電影業潛在增長點。

二是聚焦下沉市場需求。近年來,電影票房下沉於三四線城市,成爲中國電影市場的顯著趨勢之一,2023年春節檔一線城市票房佔比11.2%,三四線城市票房佔比首次超過五成。鄉鎮影院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各地可在政策扶持專資補貼、放映補貼獎勵等方面增添力量,扶持鄉鎮影院建設和運營,形成全國銀幕新的增長點。

三是優化平衡放映結構。目前銀幕總數雖多,但放映排片仍有優化改進的空間。相關企業應在放映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在觀衆獲得更好觀影體驗的同時收穫更大的票房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