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2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核酸檢測亭獲得第二次生命,成爲書屋和食品攤位 中國各地散佈着數萬個核酸檢測亭。如今由於防疫措施的優化調整,各城市正面臨如何處理它們的問題。其中一些已被運營機構回收或掛在二手網上出售,還有的被棄街頭。但一些地方政府和社區正聯手行動,創造性地將這些閒置場所改造爲新“地標”。

去年12月隨着感染人數激增,從深圳到長沙的多地城市將檢測亭改造爲發熱門診和配藥點,以減輕醫院的壓力。在重新賦予這些亭子生機方面,蘇州比其他地方更進一步。作爲新春市集的一部分,當地政府爲商戶免費提供數十個亭子,將其變身爲出售食品和紀念品的攤位(如圖)。當地官員表示這些攤位將繼續供商家使用,以促進消費和旅遊業。

有些採樣亭被改造成供居民借閱和捐贈圖書的漂流書屋,還有一些成爲配備微波爐和提供熱水的環衛工人休息站,一小部分甚至變成存放消防器材的微型消防站。在蘇州火車站外,當地人社部門已將採樣亭改造爲幫助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幫助中心。“我看到過一些空空蕩蕩的閒置採樣亭,”40來歲的上海家庭主婦珍妮絲·瞿(音)說,“我贊成這種讓它們改頭換面的主意。這將帶來一些良好商機。”

中國並非城市和街景因疫情發生變化的唯一國家。改變這些亭子的用途,將在恢復城市生活等方面發揮作用。墨爾本大學的全球城市政治學教授米歇爾·阿庫託博士說:“如果改造後的亭子……變成公共治癒空間,將成爲有用和重要的設施。”

誠然,這些亭子的再利用可能只是臨時措施,它們在中國城市生活中的長期角色有待觀察。美國塞頓霍爾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嚴忠認爲,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因財政喫緊不願再進一步投入,但可能仍有改變這些設施的激勵因素,包括此類攤位是否有助於促進就業等。

在杭州市蕭山區,位於人流大的地點的170餘個採樣小屋被改造爲“亞運青年V站”,以迎接今年9月將在該市舉行的亞運會。身着紅馬甲的微笑年輕志願者翻新了這些小屋,還提供地圖、觀光手冊甚至珍珠奶茶。(丁玎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