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今日俄羅斯”網站2月4日文章,原題:2025年美中戰爭會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嗎? 美國空軍機動後勤司令部司令米尼漢稱美中將在2025年開戰。在發給軍官的一份備忘錄中,他要手下的軍人“做好準備”。除了拜登曾表示美國可能介入臺海之外,這是迄今美國官員對美中潛在衝突最直接和公開的預測。當然,米尼漢並非政策制定者,那個備忘錄也不是美國對華軍事政策的正式聲明。但軍方及軍工綜合體對於美國外交政策制定和華盛頓總體情緒的影響,不應被低估。

可以說,現在大國衝突的風險處於二戰結束或冷戰高峯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是因爲美國以合法的、永久的全球霸主自居。但它也看到競爭者的追趕,並準備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不惜承擔巨大風險,以防止競爭對手崛起。

目前世界的權力分配被稱爲“新多極化”。在美國主張單極化世界近30年後,一些新興大國正在改變國際秩序。多極格局與“兩極”格局不同。“兩極”是指兩個大國爭霸,比如冷戰期間的美蘇。兩極格局帶來某種形式的穩定,因爲兩個大國勢均力敵,潛在衝突代價極高。而多極化通常會帶來不穩定,因爲它造就了一個不可預測的和競爭性的國際環境。比如1914年的世界,相互競爭的歐洲大國爭奪霸權,最終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今世界具有一些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隨着其他世界大國的出現,美國這個缺乏安全感的霸主——其相對力量正在減弱,正拼命尋求通過軍備競賽和擴大同盟來削弱、破壞和遏制對手。北約擴張引發俄烏衝突,但更糟的是,爲對抗中國,美政府謀求把這種模式擴大到東亞地區,比如通過操控“奧庫斯”或“四邊機制”。

從理論上講,美國的同盟關係能夠建立威懾力並投射美國力量。但歷史表明,這種做法只會助長而非防止衝突。在軍事緊張所伴隨的日益增長的政治猜疑和不信任氛圍中,當一個國家認爲面臨軍事遏制或潛在的先發制人攻擊時,“唯一選擇”就是首先攻擊。這也是一戰的歷史教訓。爲什麼這與今天有關?因爲如果某個時候,中國認爲別無選擇,只能在美國或日本武力介入臺海前率先攻擊,那該怎麼辦?請放心,還沒到那一步,而且在這種事情上,北京通常厭惡風險。

美國將軍的論調過於誇張,卻是危險的,這反映出一種覺得戰爭遲早不可避免的看法。隨着華盛頓繼續升級與北京的緊張關係,一個引爆點或一次誤判,使戰爭變得越來越有可能,這正是危險所在。(作者提木爾·福門科,陳俊安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