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鄂红兵除夕夜在辖区巡查。通讯员孙逊 摄

还没来得及与挚爱的家人、亲爱的居民们道别,55岁的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白沙洲派出所社区民警鄂红兵,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1月22日正月初一凌晨,刚参加完除夕夜巡逻任务的鄂红兵,因突发心肌梗死倒在家门口,再没能醒来。

鄂红兵近照。通讯员孙逊 摄

从社区的“大家”到自己的“小家”,相距1000多米,步行需要20多分钟,这段路对于鄂红兵再熟悉不过。路上,有一见到他就笑着打招呼的居民,路的尽头,有备好一桌饭菜等他回家的妻儿。除夕夜,这段早已走过无数遍的路,鄂红兵没能走完,但他的一片丹心却深深渗入了沿路的每一个足迹里,留在了这片他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上。

“为民救急,鱼水相依”

迟来的锦旗见证他对岗位不渝的爱

白沙洲街派出所内鄂红兵的办公桌。通讯员孙逊 摄

从地铁5号线八铺街站走上武金堤,再步行300米,便是白沙洲街派出所。派出所位于一片居民区之中,不远处,橘红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清晰可见。

派出所2楼的社区民警办公室内,12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有5张办公桌,鄂红兵的办公桌就在进门处。桌上整齐码放着工作资料,抽屉里的会议记录本上,工整记录着每次工作会议和党员学习的事项。

1986年,鄂红兵从武汉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白沙洲街派出所,先后担任刑侦、内勤、社区等警种,一干就是36年。

鄂红兵的大姐夫肖兴武回忆:“高考时鄂红兵过了中专分数线,填志愿那天他恰好不在,我替他做主,填了司法学校,他回来后很不高兴,大喊‘我要当公安!’无奈,我只好带着他一起到市招生办,找到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希望能修改志愿。正好当时市公安学校还有名额,现场就改了。毕业上班后,他第一次穿上警服,非常高兴,特意回到湾子里走了两圈。”

“鄂红兵出生在农村,这身警服是他一生的挚爱。”鄂红兵的妻子付莉说,“警服穿破了都要洗干净收进柜子,从来不舍得丢。”

1月31日,正月初十。居民戴女士拿着一面锦旗来到白沙洲街派出所,得知帮助自己的民警鄂红兵离世,她愣了半晌,悔不该来晚了。

1月20日是腊月二十九,当晚7时许,准备回麻城老家为女儿办订婚宴的戴女士和丈夫李先生,将年前购置的牛羊肉、腊鱼香肠等两大袋宴席食材装上车。发觉车钥匙忘拿,李先生回家去取,返回时发现食材都不见了。

“马上就要回家,过年也没地方再去买。”戴女士回忆,着急的夫妻俩立即到派出所报案。

当时正在值班的鄂红兵一边安慰夫妻俩一边展开调查。派出所刑侦民警周炟回忆,鄂红兵一面将情况通知他立即展开视频追踪,一面自己赶到现场挨家挨户走访。经过20多分钟的工作,派出所民警通过视频排查出一名身着羽绒服男子,鄂红兵则通过走访调查明确了男子的活动方向。

周炟根据鄂红兵提供的信息,前往附近居民区进行排查,迅速将该居民找到,找回了丢失的食材。

“本想着怎么也找不回来了,我还在和丈夫吵架,没想到民警通知我们东西已经找回来了。”戴女士说。当时,着急回家的夫妻俩来不及表达感谢,回乡返汉后,戴女士将特意制作的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为民救急,鱼水相依。”当天,这面锦旗被挂在了派出所的大厅里。

解群众疑难,护居民平安。鄂红兵管辖的涂家沟社区连续3年未发生一起电诈警情,火灾等各类警情大幅下降。

“他不是在警务室就是在社区里转”

板房警务室里有对居民极致的爱

涂家沟社区警务室里鄂红兵的办公桌。通讯员孙逊 摄

一间活动板房紧邻社区办公室,这是鄂红兵每天工作必到的地方——白沙洲街派出所涂家沟社区警务室,从派出所出发步行需10多分钟,与鄂红兵的“小家”仅隔着一条白沙洲大道。这里,也是鄂红兵每天为社区“大家”服务的地方。

2022年1月,鄂红兵从解放桥社区转到涂家沟社区担任社区民警。

白沙洲街派出所所长郑凯介绍,白沙洲街道有12个社区,鄂红兵因为常年从事社区民警工作,家又住在辖区,对辖区的情况比较熟悉。鄂红兵做事踏实有办法,因此当其他社区有工作需要支援时,鄂红兵总会第一时间将工作揽过来。

涂家沟社区是一个老旧开放式社区,有居民7000余人,没有电梯房,且老年居民较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当时我和鄂红兵商量调整责任区的事情,他听完后陷入了沉思,没有说话。”郑凯回忆,“我问他的意见是什么,他才开口说:‘倒没啥问题,就是怕自己做不好。’”随后表态:“既然大家都这么相信我,那我一定干好!”

在涂家沟社区警务室里,办公桌上的一个工作记录本记载着鄂红兵的努力。

翻开记录本的一页,两张对开的纸上是鄂红兵手绘的一张辖区情况图。社区里大到道路、涵洞、铁路,小到车棚、每一栋居民楼的门牌,以及需要关注的居民家庭情况等信息,都被他详细标注。

涂家沟社区警务室文职辅警王辉介绍,原先涂家沟社区叫“十三排”,因为有十三排居民楼,鄂红兵接手社区仅一年时间,走过一排排居民楼,总有居民和他打招呼,这是他靠着脚踏实地,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鄂红兵将居民们的情况记在了本子上,也记在了心里。1月21日除夕夜,鄂红兵早早来到社区警务室,按惯例在社区里转悠,看看有无安全隐患。当晚9时许,他特地来到居民郑先生家中。郑先生服刑期满后回到社区,暂时没有工作。鄂红兵把300元钱递到他手中。“我知道,这钱是他专程带来给我的。”郑先生感动地说。

而在鄂红兵曾工作了7年多的解放桥社区,69岁的居民胡树泉难忘那个时刻在身边令他安心的身影。“我2016年左右就认识鄂警官了。那时,我每天送孙子上幼儿园,每天早上7时,总能看到他守在幼儿园门口,不管寒暑,无论刮风下雨。”

和鄂红兵共事12年的解放桥社区协管员高静说:“鄂警官为居民们办事,要么就是约好直接去现场,要么就是他在警务室等着居民们来,从来没让居民等过。”

“一家人一起吃顿饭就是最温馨的事”

50余平方米的小屋满是对家人无声的爱

鄂红兵的儿子鄂靖(左)和妻子付莉(右)在家中查看鄂红兵的照片。通讯员孙逊 摄

走出社区,从车水马龙的白沙洲大道拐入江民路,沿路两旁商铺林立,再转入陆家街,一排斑驳的砖墙旁,几名幼童在一栋四层宿舍楼前的小院里玩耍,童声回荡,岁月静好。

这里是鄂红兵的家。宿舍楼建于1996年,东西朝向,室内采光不太好,但对于鄂红兵和他的妻儿来说,这里充满了一家三口简单的幸福。

穿过一人宽的楼栋口,迈上满是缺口的水泥台阶,走入50多平方米的小屋内,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客厅地板的瓷砖偶有裂缝,却被擦洗得一尘不染;厨房里只容得下一人忙活,“嗤”的一声,一只白猫从瓶罐间悠悠探出小脑袋。

“屋子住了26年,小猫养了六七年,可以抓老鼠。”付莉说。平日里,鄂红兵一早便出门上班,有时下班早能赶上晚饭,他便会提前打电话告知。

“他最爱吃我做的烧鱼。”除夕夜,付莉烧了肉圆、炸了春卷、煨了汤,当然少不了丈夫最爱的烧鱼,十多个菜摆满了一茶几,却没能等到回家吃年饭的丈夫。

电脑、沙发和茶几将客厅摆满,平日里半人高的茶几就是一家人的饭桌,夫妻俩搬来小板凳围着茶几坐下,儿子就坐在沙发上。

“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看到我的小凳子摇摇晃晃的,他还笑话我是不是长胖了。”付莉说着,捋了捋耳后的短发,眼里闪着泪光。

走进卧室,衣柜靠墙,书桌靠窗,当中是一张1.2米宽的“双人床”和一张行军床,床前是电视机。身高近1.8米的鄂红兵和身高1.6米的付莉挤在“双人床”上,一过26年;儿子睡在一旁的行军床上,直到其大学毕业出去住。

卧室里的书桌玻璃下,压着的照片记录着儿子鄂靖的一路成长。鄂靖回忆,2005年,自己小学毕业考上重点中学,一家三口去九畹溪漂流玩了两天,那是一家人唯一一次旅游。更多时候,早已定好的旅行计划会因为父亲的临时工作而搁浅。

今年1月中旬,是鄂靖30岁的生日。鄂红兵提醒妻子在当天专门给孩子下了一碗长寿面。1月20日腊月二十九,是付莉的生日,鄂红兵在派出所值班忙活了一整天,连一句“生日快乐”也忘了对妻子说。

携手走过35年的夫妻俩从未在乎“仪式感”。“一年七夕,他带儿子买菜,顺便买了一枝玫瑰花让儿子递给我,还有一次,他买了一枚戒指,套在儿子手上转交给我,两次他都没多说一句话。一家人吃完饭,他在客厅里用电脑看看新闻,喝喝茶,逗逗猫,我到房里看看电视。这就是家里最温馨的时候。”付莉说。(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通讯员武龚萱)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