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6日訊(記者 史思同)作爲一項能夠反映風險抵禦能力的指標,撥備覆蓋率一直備受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關注。隨着2022年業績快報陸續披露,各銀行的撥備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據統計,目前已披露快報的17家上市銀行中,有15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17家銀行中超過300%的有11家,其中還有4家高達500%以上。而監管對於銀行機構撥備覆蓋率要求的基本標準則爲150%。

近年來,國內上市銀行普遍提高撥備覆蓋率,多數銀行實際數據均遠高於監管指標,引得監管下場喊話“鼓勵撥備覆蓋率迴歸合理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撥備覆蓋率過低,可能降低銀行不良貸款風險抵禦能力。在宏觀經濟或行業明顯遭遇衝擊,潛在不良風險壓力上升情況下,銀行傾向於提升不良撥備。然而實際上,撥備覆蓋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4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超500%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17家上市銀行披露2022年報業績快報。從數據來看,銀行業去年業績表現較爲可觀,17家銀行統統實現營收、淨利同比“雙增長”,並且有8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增幅超過了25%。

值得一提的是,在撥備覆蓋率方面,上述銀行均超過200%,遠高於監管規定的標準。其中有11家銀行撥備覆蓋率高於300%,其中無錫銀行、常熟銀行蘇州銀行、張家港行等4家的撥備覆蓋率更是超過了500%。

數據顯示,已披露業績快報的17家上市銀行,僅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2家的撥備覆蓋率同比下調了30多個百分點,而其餘15家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江陰銀行及蘇州銀行更是分別增長139.93、107.90個百分點。

據瞭解,不良撥備覆蓋率是銀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對不良貸款的比率,反映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是否充足的指標。一般來講,銀行撥備覆蓋率高說明其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當銀行出現壞賬時,有足夠的資金能力來抵禦風險的發生,而撥備覆蓋率過低就反映銀行對抵禦不良貸款風險的能力偏弱。

但“這並不意味着撥備覆蓋率越高越好”。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撥備覆蓋率較高,一方面可能對信貸資源的佔用,降低銀行信貸擴張空間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該銀行資產質量風險相對偏大。

不過,中小銀行提升撥備覆蓋率並不一定預示着其資產質量降低。以撥備覆蓋率最高的無錫銀行爲例,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爲0.81%,並且較年初還下降了0.12個百分點,爲上市以來新低,延續近兩年來不良率持續下行的趨勢。與此類似的還有蘇州銀行、張家港行等,前者2022年末不良貸款率爲0.88%,較年初下降0.23個百分點。

不排除隱藏利潤的可能

對於近年來銀行普遍提高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的現象,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爲,各家有各家的原因,但總體來看或有兩大主要因素。第一,可能是爲了應對部分貸款壞賬風險,未雨綢繆,提高撥備覆蓋率爲此作好準備;第二,本就不低的基礎上仍繼續提高撥備,意味着部分銀行可能存在隱藏利潤等情況。

周茂華則認爲,一方面是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分母下降,導致不良撥備覆蓋率有所上升;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經濟遭遇內外多因素超預期影響,宏觀經濟波動,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受影響大,部分銀行通過提升不良撥備覆蓋率,以有效應對潛在不良風險,提高銀行經營穩健性與可持續性。

“值得關注的是,少數銀行的不良撥備遠高於同業可比平均水平,更遠高於監管要求水平,不排除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周茂華補充道。不過他也表示,整體來看,在當前的新規之下,銀行想要隱藏利潤也並非易事。

據瞭解,財政部曾於2019年9月下發了《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對於大幅超提準備金予以規範。“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爲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爲150%,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爲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與此同時,近年來監管也一直在喊話,鼓勵銀行機構撥備覆蓋率迴歸合理水平。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爲,銀行調整撥備覆蓋率與宏觀經濟環境有關。他預計,隨着銀行對今年業績預期的向好和監管機構的表態,銀行應該會主動降低撥備覆蓋率,增加利潤水平的同時提高分紅能力,這樣也是增加投資人信心的一種表現。

而對於如何降低撥備覆蓋率,上述分析人士普遍指出,不良撥備覆蓋率是貸款減值準備與不良貸款比值,因此,商業銀行可以適度減少當期撥備計提,增厚利潤及補充核心資本;也可以適度調整貸款不良的考覈指標,適度提升不良容忍度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