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兵團日報

2月2日,庫拉西(左)爲徒弟介紹哈薩克地毯。高慶宇 攝

2月2日,庫拉西(左)教兩個徒弟在氈子上繡圖案。高慶宇 攝

純手工製作的哈薩克雙面羊毛地毯(攝於2月3日)。 高慶宇 攝

2月2日,庫拉西(左)爲徒弟演示用縫紉機在布料上繡花紋。高慶宇 攝

更多精彩內容 請掃二維碼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夢

一根針在手中游走,絲線彷彿有生命一樣,絲絲結釦,毯子上的畫面逐漸完整……2月2日,在六師紅旗農場十二連,哈薩克族職工庫拉西正在家裏專心製作哈薩克地毯。

走進庫拉西的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層層花氈:色彩繽紛的掛毯,構圖精美的地毯、牀氈等,將屋子裝點得精美又溫馨。

庫拉西不僅是第四批兵團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哈薩克地毯手工製作技藝的傳承人,還是紅旗農場“美麗刺繡”合作社的社長。從一根線到一張地毯,庫拉西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把氈繡技藝與地域文化結合起來,將這門技藝逐漸發展爲文化產業,使其煥發了新的生機。

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氈繡和布繡技藝是哈薩克族繡娘要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就像做飯一樣,母親將手藝傳給女兒,家人的穿戴物品和生活用品都由她們一針一線繡出,是哈薩克族用來表達心意、裝扮生活以及傳承文化的一個重要方式。

地毯手工製作技藝是哈薩克族的氈繡和布繡技藝之一,手工製作的地毯每一塊都是獨特的,用處也不一樣——長方形的地毯,多鋪在氈房的地面上,供客人就座時使用;扇形的地毯,則是按照圓形氈房的大小製作而成,用作睡覺時的鋪氈,既軟綿舒適,又能防潮防寒。

小小的一塊地毯,織就的不僅僅是哈薩克族悠久的歷史,更飽含着哈薩克族職工羣衆對生活的熱愛。

“哈薩克族姑娘從小就開始學習氈繡、布繡技藝,花氈是每個姑娘出嫁的必備品,不會這些是會被人笑話的。”庫拉西告訴記者。

庫拉西從小就跟隨祖母、母親學習氈繡、布繡技藝,她勤奮好學,到14歲時已經可以獨立製作氈繡、布繡作品。小時候家裏經濟困難,她幫一些牧工放牧,換回羊毛用來製作繡品。

“製作哈薩克地毯用的線可不是普通的線,都是用羊毛捻成的線。”庫拉西介紹,當時羊毛得來不易,每次她都小心翼翼地處理乾淨,和母親將羊毛擀製成氈,再取鹽、麪粉,與牛奶調成稀糊,用火柴棍蘸上特製的稀糊在氈子上勾畫圖案。“在奶液中加鹽和麪粉調和作畫,畫在氈子上呈白色,色澤清晰,而且容易被氈或布吸收,附着力強,不易脫落。圖畫好後,用鉤針將毛線沿着圖案形狀進行刺繡。”

伴着羊毛、針線長大的庫拉西,從擀羊毛開始,逐漸掌握了氈繡和布繡技藝。後來,庫拉西出嫁了,婆婆非常喜歡這個心靈手巧的媳婦,把刺繡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庫拉西,擀氈、勾畫圖案、繡織地毯、搭配色彩,婆婆手把手地教她。經過婆婆的言傳身教,再加上勤學努力,庫拉西的氈繡、布繡技藝水平得到了提升,她深深愛上了這門手藝,甚至到了癡迷的地步。

哈薩克地毯手工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各種色彩的和諧搭配以及圖案的對稱性,是繡織地毯時遵守的主要原則。“藍色象徵天空,紅色象徵太陽,白色象徵快樂和幸福,黃色象徵智慧,黑色象徵大地和哀傷,綠色象徵春天和希望……”庫拉西指着地毯上的色彩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

庫拉西製作出的地毯個個色彩繽紛、構圖精美、形式多樣且富有生活氣息。如今,庫拉西繡製出大大小小的作品千餘件,這些作品走出了氈房,走進了越來越多人的家裏,裝扮着人們的美好生活,受到大家的喜愛。

將技藝發展爲文化產業

身材高挑、膚色白淨,穿着哈薩克族服飾,臉上面帶笑容……第一眼看見庫拉西,很難將眼前這位安靜內斂的哈薩克族女性,與帶領衆多婦女增收致富的合作社社長聯繫起來。提起庫拉西如何從一名普通牧工變成紅旗農場“美麗刺繡”合作社社長,這還得從2008年說起。

當年,爲了促進氈繡、布繡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紅旗農場建立了民族手工藝產業孵化園,並聘請了專業教師爲職工羣衆進行培訓,讓職工羣衆能夠學習到專業的氈繡和布繡技藝,將這門傳統手工技藝發揚光大。

孵化園建成後,庫拉西積極去孵化園工作,她還動員廣大哈薩克族婦女走出家門,和她一起進入孵化園工作,並帶頭成立了“美麗刺繡”合作社,擔任了社長。

比起社長這一職務,庫拉西覺得她更像是一位老師,她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個前來學習的婦女,讓大家在家門口就可以掌握一技之長。在她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熱愛氈繡、布繡技藝的哈薩克族職工羣衆在園區創業。

“庫拉西將她掌握的技藝全部傳授給前來學習的哈薩克族婦女,鼓勵我們一起就業創業。”六師北塔山牧場哈薩克族婦女庫魯遜·胡馬爾說,她是庫拉西衆多徒弟之一,“回牧場後,我要帶領更多的婦女學習這一技藝,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我把姐妹們教會,這項傳統手工技藝也算傳承下去了。”庫拉西說,“同時,她們也因爲這門技藝掙了錢,越來越自信了,生活越過越好,我也很高興。”

在紅旗農場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庫拉西不僅讓哈薩克族婦女走出了氈房,也讓傳統的哈薩克族民族文化走向了世界。

傳統技藝煥發新活力

走進紅旗農場“美麗刺繡”合作社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氈繡、布繡作品:掛毯、牀氈、地毯、沙發墊、花帽等,都是圖案精美、色彩繽紛、針法細膩,彰顯着哈薩克族婦女的智慧、熱情。

社員們個個忙得熱火朝天,在庫拉西的指導下,一根根絲線在社員手中飛舞,一件件手工藝品逐漸成形,財富的花朵在這裏綻放……

庫拉西帶着姐妹們在孵化園裏大顯身手,把手繡與機繡相結合,大大提高繡品製作效率,技藝也從傳統工藝向現代化工藝不斷發展。通過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等多元化培訓,她們加工繡製出的掛毯、地毯、圓墊、靠墊等,在疆內外市場熱銷,形成氈繡、布繡的產業化與市場化聯動機制。

作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卻並沒有讓庫拉西止步不前,她對自己的技藝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爲了讓繡品更加精美、更具時尚感,庫拉西常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構思畫圖,動手繡制,用了多少紙,手指被針紮了多少下,她自己也記不清。

“爲了贏得市場,我們把每件作品都精雕細琢,追求技藝的完美。”庫拉西說,“我們還在繡品中融入現代文化元素,使圖案更具時代性,增強其文化和藝術的感染力;融入汴繡技藝,使繡品工藝實現多元化;融入機繡技藝,使機繡與手繡完美結合。”

除此之外,庫拉西在兒子的幫助下還搞起了網絡直播,進行帶貨。“今後,我們要推動合作社、實體店、電商平臺一起發展,讓氈繡、布繡技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瞭解它們。”庫拉西說。

在帶領廣大婦女致富的同時,庫拉西從未忘記將哈薩克地毯手工製作技藝傳承下去,“除了教會更多姐妹們氈繡、布繡技藝,我還打算將哈薩克地毯手工製作技藝傳授給女兒,讓她將這項傳統技藝一代代傳承下去,並在不斷創新中使其煥發新的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