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無限雜思·

技術的“世界觀”

劉洪波 湖北仙桃人。長江日報評論員,高級記者。

□ 劉洪波

當我們談論科技創新時,實際上指稱或期待的,往往是技術創新。

把科學與技術這兩個相關性很強的領域並稱,並且進一步地縮稱爲“科技”,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兩者的區別。

科學是一種認識活動,科學探索意在解釋事物,提供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增進我們的知識,即獲取真知。而技術是一種實踐活動,它常常是把科學認識轉化爲裝置、工具或者步驟、方案,用以改變事物。換言之,科學一般是在“求是”,而技術一般是在“賦能”。

科學雖然往往是技術的先導,但無論在本意來說,還是從初始情況看,科學認識經常似乎沒有什麼顯見的用途,只是確定地能改變人們的認知。科學以揭示規律爲目的,規律不因人而改變,因此,終究而言,科學可以說無所謂“創新”,但有着尋求解釋的“試新”(如提出新的猜測),有獲得規律的“拓新”(展開新見解)等等。

技術則不同,它是爲着“有用”而發明,爲“有用”而使用科學知識。技術上的“有用”,判斷是明確的,就是幫助人更好地實現明確的目的。這絕不意味着技術創新比科學發現要低一檔。今天,科學研究已經進入一個離不了技術創新的階段,例如沒有大型加速器、巨型望遠鏡、巨型機等儀器、設備、裝置上技術創新,科學研究就沒有必要的手段。

技術創新經常地在生產領域展開,是被整合進現代生產體系的一個環節。它形成有效率的生產,爲給定目標提供實現的途徑,爲解決問題提供處方,或者把問題置於人的控制之下。技術創新也時常改變生活,但這基本是技術得到運用到生產中,形成一定的產品所帶來的結果,改變生活可以不是技術創新的要義。

所有的技術創新,化約而言,都體現了對時間的節省,或者對時間的延續。技術的有用或者有效,第一種情況是加快了目的達成的速度,第二種情況是減少了目的達成的損耗,第三種情況是對目標施行了有效的控制,例如穩住無法治癒的疾病或加工出精度更高的零件。加快速度和使事情得到控制,都可以視爲時間上的有效。從現代經濟與技術中瀰漫着的無限發展的想象來說,減少損耗即資源的節省,也是節省了原材料獲取的時間。

當然,資源並非無限,增長也有極限,這是當下越來越具共識的觀念,那麼,技術創新帶來的資源節省就難以化約爲對時間的節省。不過,發展無止境的信念會認爲,某種資源的有限性並不重要,因爲人類總可以找到特定資源的替代品,例如煤炭被石油替代,水能、核能、太陽能替代石油,土地種植被設施農業甚至生物工程替代等等,由此,減少損耗仍然可視爲時間的節省,那就是延緩了資源替代的時間。所以,技術節省了時間仍然是成立的。

如果說現代科學給了人寬闊而深邃的見識,技術則給了人創造和改變的雄心。從技術的觀點看,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通過技術方案來改變的,效率也是無止境的。技術是自然的拯救者、自然物的解放者,可以使自然物擺脫自然的束縛,而且比自然演變更快、更合乎人的需要。自然界的一切,不過是技術的加工材料,分爲已被開發的資源和尚未開發的資源,這就是技術的“世界觀”和“自然觀”,它要在一切事物上面施展創新手段。

在技術的視角,技術的限制只有兩個,一個是當下的技術是否足夠強大,二是技術運用是否被經濟體系接受。前者是技術自身的限制,雖然所有限制都可以在未來打破,但當下技術手段存在高限;後者則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經濟合理性問題,例如一種全新的技術或許因爲市場體系對舊的技術存在路徑依賴而不被推廣。這也是技術“惟二”的遺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