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文匯報

■潘睿俊

“醫生,我平時只是偶爾有一些肚子痛,也需要做腸鏡嗎?”“醫生,我一直有大便出血,這個不是痔瘡嗎?”“醫生,我記不清是不是每天都有大便了,這個很重要嗎?”……俗話說腸子九曲十八彎,圍繞腸道健康的問題五花八門。

我們在日常診療工作中,經常會面對大衆有這樣那樣的疑問。有些問題其實還問到了關鍵點上,不僅不能輕視,還得格外重視。有就診者會覺得醫生是不是小題大做,一點點不舒服要做一大堆檢查?有就診者會無措,怎麼檢查都沒查出個問題?更有就診者會害怕,怎麼得腸癌了呢,還有救嗎?就大衆比較關心的健康問題,在此集中解答,希望各位讀者“腸治久安”。

腸癌離我們很遙遠嗎?

對於廣大民衆而言,高血壓、糖尿病是更常見的慢性病。惡性腫瘤和這些慢性病相比並沒那麼常見,但是腸癌真的離我們很遠嗎?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最新數據。

2022年初,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微信公衆號發佈最新統計結果: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這是一項基於國家癌症中心從全國682個癌症監測點中遴選487個高質量監測點的最新數據研究。並且,2000年-2016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

在我國,2016年惡性腫瘤發病總髮病率爲186.46/10萬,男性高於女性(207.03/10萬vs168.14/10萬)。其中,結直腸癌發病人數爲40.8萬人,居惡性腫瘤第二位,僅次於肺癌。按照性別劃分,在男性和女性當中,結直腸癌的世標發病率均爲第四位。按照地域劃分,城市人口結直腸癌高發,居惡性腫瘤第三位。2000年-2016年中國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呈現上升趨勢。可見,腸癌的癌情還是比較嚴峻的。

從身體結構與功能看,結腸起始於小腸的末端,食物中營養成分進過小腸的吸收消化後,留下的殘渣進入結腸,逐漸形成糞便。直腸的作用主要是將結腸內形成的糞便最終排出身體。我們平時所說的腸癌,一般指的就是結腸和直腸兩段腸管上發生的惡性腫瘤疾病。

體檢的肛檢有多重要?

腸癌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遙遠,但別緊張,腸癌不僅可以早診早治,更是可防可治的。

臨牀上經常碰到就診者很害怕地問:身邊有朋友只是大便出血或大便變細,結果是晚期腸癌,還開刀化療了,自己也有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回到這個問題,我們先簡單認識下腸道結構。腸癌發生的腸段主要可以分爲右半結腸、左半結腸和直腸,右半結腸癌主要的症狀有腹痛、貧血等;左半結腸癌主要的症狀有大便頻率改變、腹瀉便祕交替等;直腸癌主要症狀有大便出血、排便不盡或不暢等。症狀會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因人而異。而且,這些症狀也特異性不強,出現了,也不一定是腸癌。

那麼,如何科學應對呢?大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兩件事:一個是體檢時的外科肛門指檢,別小看這個檢查,醫生可以由此篩查肛門直腸部位有沒有異常。另一個就是發現自己有症狀或有顧慮時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出現症狀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進行腸鏡等檢查。

我們在日常診療中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肛門指檢和腸鏡檢查過程中會發現有腸息肉,這些腸息肉並不一定都會有症狀,但都是還沒有發生惡變的病變。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它們可能會悄無聲息地發展爲惡性腫瘤,等產生症狀再發現,爲時過晚。要知道,這些息肉是可以通過肛門指檢、腸鏡等早期發現,並早期摘除,將敵人扼殺於搖籃之中。

確診腸癌一定要手術嗎?

腸癌可以早診早治療,可防可治,但萬一發現時候已經是腸癌該怎麼辦?過去,大衆會談癌色變,會覺得得了腸癌要麼手術開刀,不開刀就沒治了。其實,隨着醫學研究和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不僅有了早發現早治療的方法,對確證是惡性腫瘤的情況,也已經採取個性化治療原則,就是根據患者的年齡、全身情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腫瘤,提高治癒率。

簡言之,很早期的原位癌可以在腸鏡下治療,無需手術。早期的腸癌通過腹腔鏡手術可以達到根治目的。中晚期的腸癌會以手術爲主、術前術後輔助應用化療及靶向治療、放療等綜合治療。復發或者伴遠處轉移的,多采取化療或靶向治療等,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手術來達到延長生存的目標

日常的診療工作中,我們也會經常向就診者解釋和告知,腸癌有早期有晚期,疾病的情況因人而異,治療也是個性化綜合治療,所以不用去和其他患者做對比,正如人有高矮胖瘦的差別,如果不幸罹患腸癌,還是要配合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積極應對。

手術後要注意什麼?

腸癌手術綜合治療後,日常的生活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我們會鼓勵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面對,配合醫生。

首先,注意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可以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與辛辣油膩食物。進食容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如雞蛋羹、碎肉末、河魚河蝦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適當運動(如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等中等運動量的鍛鍊)。

其次,留意術後的定期隨訪和複查。根據醫生制定的方案定期進行血液腫瘤指標、胸腹盆CT、定期腸鏡等檢查,也可以如前文介紹的關注日常大便形狀、排便習慣等變化。

尤其要提醒的是,對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即便日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或不適,也建議定期體檢與腸鏡篩查。因爲腸癌是有遺傳因素存在的,直系親屬的患病風險高於普通人。

概括來說,腸癌離我們並不遠,但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蛛絲馬跡,有機會早發現早治療;是惡性腫瘤,但不是不治之症,可以個性化治療並隨訪而有機會獲得良好的預後。當然醫者之心,希望大家遠離疾病,身體安康。

(作者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上海市微創外科臨牀醫學中心醫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