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齊魯晚報

兗曲社曲藝志願服務隊隊長顏寧用曲藝唱出兗州人的“新聲”

“老百姓愛聽,我就一直唱下去”

顏寧正在表演。

掃碼看視頻。

記者李從偉丁安順

有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山東快書,也有詼諧幽默包袱不斷的相聲表演,三年來,兗州區兗曲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曲藝志願服務隊隊長顏寧帶領志願服務隊走進300多個鄉村社區,奉獻了300餘場接地氣暖民心的演出,在傳承和弘揚曲藝文化中踐行志願服務精神,把黨的“好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顏寧也榮獲山東省2022年度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最美志願者榮譽。

多講身邊事

方能聚人氣

2月2日,農曆正月十二,兗州區牛樓小鎮景區仍洋溢着濃濃的年味。

景區一隅的一座獨立小院,“趕黃河大集品兗州曲藝—兗曲社過年七天樂”的宣傳板立在院門外,過往的遊客不時走進小院瞅瞅,兗州區兗曲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坐落在這裏。

“咱們得儘快把明天的節目定下來,山東快書、相聲、山東漁鼓、小品都要有,一定要讓村民們大飽耳福。”接到要去漕河鎮惠民演出的任務,顏寧召集志願服務隊的隊員們商討演出細節。

“除了傳統的經典曲目,我們還結合身邊的人和事創作了有兗州味的節目,說身邊事誇身邊人。”一副眼鏡架在鼻樑,言談舉止間透出濃濃的儒雅氣,聊起演出的曲目,顏寧神采飛揚。

爲創作出老百姓喜歡聽、聽得進、記得住的節目,顏寧帶領隊員們走訪了全區各鄉鎮和周邊縣市區的民間老藝人,蒐集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曲藝資料。兩年前,顏寧跟當時還在大安鎮小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朋友去村裏採風,目睹了駐村第一書記給村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有感觸。回來後,連夜創作了山東快書《燈影夜話》。“作品中的人是真人,事是真事,講身邊事,誇身邊人,這樣才能打動人感染人。並且,山東快書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老百姓愛聽。”如今,《燈影夜話》成了顏寧的必演曲目。

傳統調子唱出新風尚。三年來,顏寧創作了近百部正能量滿滿的曲目,從抗擊疫情義無反顧逆行的白衣天使到鄉村振興路上奔忙的新農人,從拾金不昧的小學生到村裏評選出的好婆婆、好媳婦,顏寧用靈活多樣的曲藝節目唱出新時代兗州人的“新聲”,先後創作了《兗語》《兗酒》《兗州叫賣》系列方言相聲《兗州三部曲》、宣揚城市歷史的相聲《兗州美名佳天下》、宣講兗州黨史的山東快書《巧端天下第一堡》、倡導移風易俗的相聲《喜事新辦》等。

若觀衆願聽

我願唱下去

三年來,無論是在年輕人“充電”學習的蒲公英講堂裏,還是在其樂融融的幸福食堂裏,無論烈日當空的三伏天,還是北風凜冽的數九寒天,總能看到顏寧和他的志願服務隊的身影。他們用老百姓的話講老百姓的事,通過“小角度”講清“大道理”,用“身邊事”講實“硬道理”,用“新角度”講透“老道理”,用“土教材”講活“新道理”,向羣衆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民生政策、移風易俗和文明風尚,演出300餘場。

“看人下菜碟”是曲藝行當裏的老話,意思是要爲不同的觀衆提供不同口味的節目,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也是顏寧宣講時牢記的。爲讓宣講更對“口味”,顏寧發揮志願服務隊隊員們的各自特長,練就自己的“拿手好戲”:去黨政機關宣講,以山東快書、相聲爲主要形式,短小精悍,小段子闡明大道理,讓人悟得深、理解得透;去農村宣講,以小品、打漁鼓、故事說唱等爲主要形式,演的是身邊人,說的是身邊事,淺顯易懂、發人深思;去企業宣講,以太平歌詞、雙簧、快板書等表演爲主,講述創業故事、褒揚工匠精神、讚美兗州改革發展歷程,激發企業家創業創新鬥志。

累並快樂着。在演出中,每當看到大家因精彩的包袱被逗得開懷大笑,抑或是動情處偷偷抹眼淚,顏寧就自豪感滿滿,“這說明我們的表演,大家聽進去了,入心了,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老百姓愛聽,我們就一直唱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