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州晚報

昔日“泥灘”今朝變“金灘”

福清花蛤苗搶佔全國九成市場

一袋袋沙苗混合物被吊到岸邊。

洗苗船在圍墾灘塗海域穿梭。 福州晚報訊 連日來,在福清市三山鎮鰲頭村海域,鰲頭村蛤苗養殖場的數十艘洗苗船在圍墾灘塗海域來回穿梭,開啓新一年的花蛤苗收成季。

福清是全國最大的花蛤育苗基地。近年來,福清市憑藉着漁業資源稟賦,深耕海洋經濟,依託花蛤苗,做強做大花蛤產業鏈,讓孕育花蛤的“泥灘”,成爲村民致富的“金灘”,供應全國90%以上的市場。

花蛤苗迎來採收季

昨日9時,福清市三山鎮鰲頭村碼頭熱鬧非凡。隨着一陣陣器械轟鳴聲傳來,當天的第一批花蛤苗被運回。只見岸上作業人員通過起重機,將裝有沙苗混合物的袋子吊上岸倒在指定的工作區域。

“由於花蛤苗體型較小,要連同泥沙一起撈出清洗,通過篩網進行篩選,把太小或者太大的雜質全部過濾掉,清洗後的1斤泥沙會有30萬到70萬粒花蛤苗體。”鰲頭水廠養殖技術員介紹。

原來,花蛤苗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養殖到風浪較小的內灣,次年的一二月份採收。花蛤苗按混合物中含有的粒數售賣,根據不同樣品中花蛤苗的含量,對1斤混合物完成定價。

“今年的花蛤苗採收,從正月初八就開始了。一艘洗苗船每次能運回兩大袋的沙苗混合物,每艘船一天運送4趟,一天大概能運回200噸左右的沙苗混合物。”鰲頭村蛤苗養殖場負責人魏明忠介紹。

“鰲頭村花蛤苗的養殖面積近3000畝,預計銷售額可達3000多萬元。”三山鎮鰲頭村黨支部副書記魏成勤介紹,花蛤育苗是全村的支柱產業,讓鰲頭村在鄉村振興中“獨佔鰲頭”。

目前,福清有近百家花蛤育苗場,主要分佈在海口、龍田、港頭、三山、高山、東瀚、沙埔等沿海鄉鎮,總養殖灘塗面積達10多萬畝,產值超10億元。

佔領全國九成市場

昨日上午,就在鰲頭村蛤苗養殖場的工人忙着將一袋袋沙苗混合物進行平攤、分揀的同時,一輛輛裝運花蛤苗的貨車也整裝待發,等雙方定價後,發往廣東、廣西、閩南等沿海地區。

據悉,花蛤的生長分爲小苗(白苗)、中苗、商品蛤三個階段。福清培育的花蛤苗裝袋被運往閩南、廣西等沿海地區養殖,到每年五六月份就可收穫中苗,之後中苗就運到山東、江蘇等北方地區養殖,七八月後,花蛤就可大量上市。

經過數十年發展,全國花蛤產業最終形成了小苗在福清;中苗在廣東、廣西、閩南;商品蛤在山東、遼寧等地域的發展格局。其中,福清花蛤苗2017年以來供應全國90%以上的市場,成爲全國規模最大的花蛤墾區土池育苗基地。

“福清花蛤苗之所以能‘獨佔鰲頭’,與福清獨特的海域地理條件相關。”福清市貝類養殖協會負責人說,福清產出的花蛤苗對成品養殖海域適應性強,是全國各地花蛤成品養殖戶認可的種苗。

原來,福清地處北迴歸線附近,大部分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暖溼,冬短溫涼,自然環境條件優越,適合花蛤生長。福清花蛤因蛤體大且飽滿而聞名。歷史上,福清三山的下橋蛤(即嘉儒蛤)最著名。宋《三山志》、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唐時常充歲貢”。嘉儒蛤能作爲貢品自有其獨特之處。嘉儒蛤棲息在福清灣及海壇海峽海區,其棲息的底質、水流、水溫、水質、餌料生物等自然環境因素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大水面人工育苗、大面積灘塗圍墾和暢通的銷售渠道,奠定了福清花蛤的王者地位。特別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三山鎮創辦了當時全省首家花蛤人工育苗場,解決花蛤大水面人工育苗的技術問題,使福清花蛤養殖能夠放開手腳,奠定花蛤育苗規模化、產業化的基礎。

文旅融合建花蛤小鎮

近年來,隨着花蛤產業鏈的延伸,福清當地從業人員已深入灘塗育苗、中苗養殖、成蛤養殖和銷售、深加工等各個產業環節。花蛤育苗產業成爲福清極具特色、極具優勢的農業產業之一。

如今,福清的花蛤產業發展又迎來了新機。爲做大做強福清沿海花蛤養殖業,促進文旅融合,近年來,福清市委、市政府和三山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憑藉福清沿海擁有的“全國唯一大水面花蛤人工育苗”獨特產業以及東龍灣高品質海水溫泉等特色資源,決定在福清東龍灣區域建設“產業+旅遊+康養”模式的花蛤小鎮。

據悉,花蛤小鎮共18200畝,包含13000畝花蛤苗產業基地、3700畝農業休閒區、1500畝小鎮核心用地,於2018年啓動建設。根據“小花蛤、大產業;小貝殼、大世界”的思路,花蛤小鎮打造花蛤育苗、菜蛤養殖、花蛤科研、花蛤捕撈工具研發與生產、花蛤深加工、花蛤冷鏈物流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集羣。

福清東龍灣花蛤小鎮投資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東龍灣花蛤小鎮將致力於與福清市花蛤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集產、學、研、銷於一體的全國貝類產業中心,將提供1萬至2萬人就業崗位,實現年產值百億元,助推福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文共1950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