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疆日報

2月2日,在烏魯木齊市中山路一家電子通信市場內,各個小店生意紅火。□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黑宏偉攝

市民在庫爾勒市友好街道博愛社區“惠居家生鮮便民市場”購物(攝於2022年12月12日)。□確·胡熱攝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黑宏偉

混雜着鍋氣與菜香味的街邊飯館、擺滿精緻工藝品的手工店鋪、花團錦簇的個性花店……市井長巷,聚攏起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在新疆各地的街頭巷尾,一家家熱鬧非凡的方寸小店將城市扮靚。持續升騰的“煙火氣”,不僅帶動一座城市的消費回暖、經濟復甦,還喚醒蘊藏其中的生機與活力。

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小店是消費市場的重要載體,是城市商業的“毛細血管”,連接千行百業、服務千家萬戶。後疫情時代,如何讓小店經濟釋放大能量?如何增強民衆的消費體驗?記者就此探訪了衆多街頭小店。

街頭巷尾聚攏“煙火氣”

2月1日,烏魯木齊市民王超下班後在家門口用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挑選到了自己滿意的鞋子,還順路買了一些甜品和水果回家。這些商品都是在他下班路上的街邊小店選購的,高效的購物體驗讓他非常滿意。

“非常喜歡下班後逛逛街邊的小店,買些日常用的物品。”王超說。

王超的便利生活得益於街邊的一個個小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通過身邊的小店滿足即時需求。

今年,我區各地將開展城市商業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爲服務對象、步行15分鐘範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爲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當前,我區正着力創建國家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範城市和一批自治區級示範城市,以點帶面,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走進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日月星光小區,街邊林立的小店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餐飲食品、商超百貨、藥店診所應有盡有。爲進一步豐富消費業態,完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去年3月,天山區人民政府在商圈內引進了烏魯木齊市首家集裝箱小鎮,集餐飲、娛樂、購物、觀光爲一體,成爲一個前衛、時尚的特色商業街。

開過商店、在夜市上做過餐飲生意的劉迎輝夫婦搶到了集裝箱小鎮最後一家商鋪,開了一家名爲“喜樂嗨撈汁小海鮮”的店,憑藉着食材新鮮、口感獨特,引來食客無數。“最火的時候一天銷售額過萬元,就餐需要排隊,現在進入淡季每天也有2000元的銷售額。”劉迎輝說。

集裝箱小鎮共有69間商鋪、38家商戶,以餐飲、數碼潮品、童裝女裝等爲主。去年,這個商業街上的經營戶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響。“爲幫助小店應對疫情衝擊,我們減免了房租、物業費,讓各店鋪輕裝上陣。”烏魯木齊正業嘉禾市場開發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總監孫傳軍說。

今年以來,我區各地通過創業社區建設,依託特色街區、現代商圈、夜間商業,着力發展“小店經濟”,擴大“早市經濟”,放開“路邊經濟”,活躍“夜間經濟”,推出減免房租、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等系列政策。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布媧鶼·阿布拉表示,“小店經濟”在解決就業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當下,推進“降本增效”行動,提振小店的信心,既是解決小店經營者所面臨困難的對症之策,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之舉。

“新玩法”挖掘消費潛力

隨着場景吸引消費時代的到來,各種小店用“新玩法”打開了新消費的大門,打造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拓寬了消費羣體,挖掘出更多消費潛力。

瑾致酒生活·酒行藏在烏魯木齊市長春南路西一巷,這是一家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店。在這裏既可買酒又可品酒,約三五好友一邊品酒一邊暢談人生是客人來店消費的主要方式。

“我們主要打造沉浸式體驗的場景,提供專業的品鑑和侍酒服務,如果客戶需要,還會根據酒的品類搭配不同的餐食。”該店負責人劉爽介紹,今年還要擴充店面,將茶文化也融入進來。

小店店面小、品牌號召力低,它的生存之道是什麼?

“附近的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儘可能滿足他們什麼。”石河子市“1+衣櫥STUDIO”店負責人白靜宇給出了答案,圍繞老客戶,做深度的服務。

這家只有55平方米的小店面,卻像一個“百寶箱”,集合了女裝、美睫、美甲、飾品穿搭、鮮花、旅遊資訊等多種業態。“我們將年輕女性定位爲目標客戶,她們的需求在這裏基本都能滿足,後期也許還會再增加一些經營項目。”白靜宇說。

“多種經營是現在小店的生存法則。”石河子市鹿可花藝生活館負責人陳月說。

當下,“儀式感”成爲很多消費者提升幸福指數的途徑,也催生出鮮花派對佈置的業務。陳月的店裏不僅出售鮮花,還提供鮮花氣球佈置一條龍服務。“最近節慶日子比較多,一天最多有5場派對要佈置。”陳月說。

不管是“藏匿”在街邊小路、偏僻角落裏的小店,還是位於大商圈周邊的店鋪,都在努力通過探索多元經營,將自身變成社區服務網絡中的重要節點,贏得了繁忙的生意。

擁抱數字化實現“破圈”發展

“終於忍不住要對這幾款千層下手了,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教程……”在短視頻平臺,馬麗娜像往常一樣分享甜品配方。

這是一家可以公開配方、接受顧客提供配方的甜品店。在烏魯木齊市中山路的娜菲爾DIY烘焙店,不到100平方米的店面有收銀區、貨品擺放區、烘焙區。不管什麼時候到店,這家店都是門庭若市,當天製作的甜品總會被銷售一空。

“我們主打低油低糖的甜品,採用透明廚房,顧客可以參與制作屬於自己的專屬甜品。”店主馬麗娜會在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分享各種甜品美食,粉絲近十萬。借力數字化“破圈”,馬麗娜的小店不僅服務周邊客戶,還將業務輻射到其他地州市。

“我們目前有兩萬多會員,日銷售額多的時候能有4萬元左右,爲了滿足消費者需求,我們的新店很快也要開業了,我也更加關注產品的升級進步。”馬麗娜說。

“線上引流,增加了線下銷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五一農場靚客百貨超市負責人韓麗說,“我們還會發起助農活動,將田間地頭的紅薯、玉米直接供貨給消費者。”

韓麗的小店就在小區門口。基於雜貨店擁有線下場景、在區域經營多年與用戶有良好信任關係等優勢,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經營,她成爲社區團購的團長。

後疫情時代下“小店經濟”韌勁十足,得益於轉入數字化升級的快車道。許多小店經營者用數據爲自己尋找爆款、挖掘潛力,成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動人風景之一。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玫瑰步道鮮果園負責人董國文擁有自己的小程序購物平臺,在他的平臺上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網絡熱銷產品,還可以買到各種進口巧克力、冷凍產品等,最高一天銷售額達4萬元。董國文說:“我剛開始利用社交平臺出售水果禮盒,後來調整了經營品類,打差異化牌,用一些新奇產品和進口產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讓小店生意越來越好。”

布媧鶼·阿布拉表示,萬千小店的背後,是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通過數字升級、便民服務,幫助小店引導客流、減負降本,能夠助力“小店經濟”成長,驅動消費市場的擴大和升級。

相關文章